基站攤上事兒了,攤上大事兒了!
2009年、2013年,工信部先后發放了3G和4G牌照,為提升信號強度,完善通信網絡,加快基站建設也成為規劃的一部分。這本應是利民之舉,卻遭到眾多用戶、單位的強烈反對。
7月,一份名為“關于停閉劉家墩村移動通信基站的公告”在微博上傳開,公告稱,今年2月份以來,本地部分村民多次投訴,強烈要求關閉位于劉家墩村的移動通信基站。雖然運營商、政府部門與村民多次溝通,但仍然不能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只能停閉在當地的移動通信服務。
6月,合肥電信、合肥移動、合肥聯通以及合肥鐵塔聯合發布公告,文中稱安徽合肥地鐵三號線附近部分居民以基站有輻射為由阻撓基站的建設,將在6月15日公示結束后1周內拆除鐵塔。
本周又有媒體報道,黑龍江48家黨政單位阻礙4G基站建設,包括政府機關、高校科研機構,相比之前的居民抵制,這次抵制的“規格”顯然又提升了不少。
這僅僅是“通信基站遭抵制”的一角,我們可以看下數據:上海電信在2011年至2013年間共拆除站點116個,其中涉及居民問題34個;上海移動有100個左右基站因居民投訴等被拆遷;而上海聯通自2011以來,已經拆遷宏基站432個;廣東中山基站每年被逼拆遷208個,損失超7000萬。
基站是否存在輻射成爭論焦點
基站有輻射——這幾乎是所有人抵制基站的原因。
輻射能夠滋生癌癥、白血病,孕婦或許將生下畸形兒……長久以來,用戶對輻射的恐懼,導致他們對基站具有極其強烈的排斥心理。
騰訊科技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45.5%的用戶覺得基站有輻射,42.4%的用戶不接受在自己周邊建基站。由此可以,用戶對基站的抵制還是非常強烈。
但運營商也有自己的委屈。有鐵塔公司專家對媒體表示,居民區因用戶集中、需求旺盛、建筑物阻擋嚴重,為保證良好通信,基站會考慮建在距離用戶較近的地方。基站離用戶近,用戶擔心有輻射;基站離用戶遠,用戶投訴信號差,運營商就是在這中間進退兩難。
基站是手機移動通訊網絡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一定區域內,通信中心與手機,電腦等設備之間,進行信號傳遞的無線收發電臺。如果沒有基站發射信號,那我們就不能進行任何模擬化或者數字化通信。
我國對公眾移動通信基站電磁輻射要求非常嚴格,須符合《電磁輻射防護規定》與《環境電磁波衛生標準》,我國建設的單個基站功率密度須小于8微瓦/平方厘米,與歐盟和國際非電離輻射委員會450微瓦/平方厘米標準相比,我國的標準幾乎可忽略不計。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基站是按照國家標準建設,并經過嚴格檢驗的話,也許存在輻射,但會是在國家安全標準之內,不用擔心對人體造成健康威脅。
也有專家指出,真正有輻射危險的是舊手機,這些手機在信號嚴重不佳時加大工作功率時的輻射。GSM手機最高發射頻率能達到2W,這個才是危險的級別。拆除家庭附近的基站,恰恰是降低信號強度,逼迫手機增加發射功率,提升輻射。
優化網絡覆蓋,提升上網速度,無疑是一件好事。面對頻頻出現群眾強拆基站的情況,運營商、鐵塔公司等相關部門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自媒體“故事書創始人”表示,從運營商自身來看,一方面要做好網絡建設維護的科學規劃與建設,確保規劃站址達成率;另一方面要做好目標小區用戶的溝通解釋,最大程度地降低用戶阻擾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