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與未來的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科幻影片中橋段正加速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人工智能機器人已經進入了智能生活時代。這也引發了憂思,霍金時刻在擔憂機器的智慧最終會反噬人類,他曾多次警告:機器人百年內將控制人類。
這一預言能否成真比特君不知道,但最近有一項趨勢越來越明顯:機器人將接管工廠。
近年來,這一趨勢已經在“世界工廠”珠三角地區掀起,“機器代人”大潮首先在家電制造業中大規模展開,隨后又向電子信息產業、紡織服裝等行業涌來。
進擊的工業機器人
前不久,一位男子在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的工廠被機器人抓住并壓死,雖然最后證實是因為人為操作失誤,但“殺人機器人”的說法迅速蔓延開來,令人細思極恐。霍金、特斯拉CEO馬斯克、蓋茨等人都表示過對機器人的憂慮,認為人工智能可能毀滅人類。
比特君想起了喬治·奧威爾的《動物莊園》。不堪農場主的壓迫,在豬的帶領下,動物起來反抗,趕走了農莊主,接管了莊園。這影射的是當年蘇聯的工業化,也許在工業4.0階段,將動物換成機器人,來一部《機器人工廠》,故事同樣精彩。
如果說,這只是對于未來世界的想象,那這一想象正在加速來到現實的腳步。在歐、美、日本等發達地區,工業機器人應用已開展多年,在我國,這一狂潮在近年內也開始席卷了珠三角地區。
據業內統計,目前珠三角工業機器人使用量年均增速達30%,有些行業甚至達60%。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制造商,富士康2007年開始研發自己的工業機器人,并一直在加大對機器人技術的投資。這些機器人可執行20多種制造任務,包括按壓、印刷、拋光、包裝以及測試等。
上月,阿里與富士康宣布將分別向軟銀旗下的軟銀機器人控股公司簡注資約合1.18億美元。巨頭的加入證明了機器人產業的無限潛力,市場需求呈現井噴態勢,中國機器人市場還將會進一步擴大。
機器人能接管工廠嗎?
隨著人口紅利拐點的到來,“用工難”、“用工荒”問題直接推動工業機器人發展。另外,一臺機器人的工作效率往往是工人的數倍,通過自動化提升生產效率能有效應對人力成本壓力。因此,不少人將機器人視為解決勞動力短缺的萬能良藥。
那未來工業機器人會全面接管工廠,“無人工廠”即將到來?
從目前來看,低端工業機器人正迅速增加,工業機器人能替代人類完成很多重復勞動、體力勞動、危險勞動等工作,取代一些基礎的低端的工作,但對于高端的智力型工作并不能完全替代。機器人產業,既不能完全解決“用工荒”問題,也不能單獨支撐起整個生產,熟練的技術工人與工程師等都是不可或缺的。
技術變革引發的產業調整,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必然有不少人因此而失業。但人工智能化這一趨勢在各行各業都在發生,隨著人工智能為高端工作提供“智力”輔助,失業的不只是工人,還可能是客服、導購、咨詢、記者等各種職業。隨著全球分工的改進,勞動密集型產業正向人才密集型的升級,對于高層次的人才的需求始終存在。
振興制造業?先從智能機器人開始!
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正在對全球的制造業產生革命性變革,在此背景下,美國提出“再工業化”,德國提出“工業4.0”等戰略,今年5月,《中國制造2025》規劃正式發布,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
這一波珠三角“機器代人”的浪潮就是在政策鼓勵和支持下發生。今年年初,廣東省政府宣布投資9430億元,實施“機器人應用”計劃,要在2018年之前用機器人取代人類工人。該省多座城市向機器人制造商和安裝機器人裝配生產線的制造商每年提供2億到5億元補貼。制造商們正是在政府的刺激下瘋狂地進行投資。
看上去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背后仍然隱藏著技術上的不足。目前由于核心技術缺乏,我國工業機器人消費嚴重依賴國外企業,只能購買高昂的國外設備。在“機器代人”潮下,機器人產業卻沒有得到壯大。
工廠要全面普及機器人,還依賴于技術的成熟、價格的降低。未來30年中國都將繼續保持全球機器人最大市場,機器人產業也在不斷轉型升級,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眾多先進技術上的創新才是最核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