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德國斯圖加特一家工程研究機構歷時兩年,研發出一種名叫Robo-Mate的外骨骼系統。這種可穿戴的外骨骼系統可為體力勞動者提供手臂、腿和背部的金屬機械支撐,令他們工作時托舉、負重能力提高到10倍,舉起10公斤的重物就如同舉起1公斤一般容易。專家相信,借助這種外骨骼系統,工人在進行手工勞作時能夠大大提高操作安全系數和工作效率。
專家認為,最新研發的Robo-Mate外骨骼系統具有科技革命性意義,普通工人穿上它后將搖身變為力量超群的超人,手臂、腿和背部力量激增,舉起10公斤的重物就如同舉起1公斤一般。也就是說,人的力氣會變成原來的10倍。研究人員希望工人能靈活操控這種可穿戴外骨骼系統,通過協調大腦與外骨骼系統,完成復雜的技術作業。專家稱,一旦Robo-Mate外骨骼系統投入市場,穿戴它的工人在進行手工勞作,如組裝或拆解汽車時,能提高操作安全系數。這項科研工作預計2016年完成。
Robo-Mate外骨骼系統的手臂模組設計非常復雜精細,可完全模擬穿戴者手臂動作,并為手臂提供強有力支撐,令穿戴者在舉重物時力量變成原來的10倍。同樣,軀干模組可保護穿戴者的背部和脊柱,令其在舉起重物時避免扭傷脊椎或椎間盤。而腿部模組則為大腿內側提供支撐保護,穿戴者拿著重物下蹲時,感覺就像坐在座位上,不會消耗掉額外力氣。
這項開創性的外骨骼系統造價約30萬歐元,由德國斯圖加特工程研究機構FraunhoferIAO歷時兩年研發而出。Robo-Mate在2013年年末投入研發,來自歐洲7個國家12家研究機構的工程師參與到了該項目當中。項目研發負責人卡門-康斯坦丁斯科博士說:“有了這種外骨骼系統,15公斤的汽車座椅在工人手里就像1.5公斤一樣輕。以前,沒有人將穿戴者與外骨骼系統視為一個整體。”愛爾蘭利默里克大學人類工程學博士里昂納多-奧沙利文補充說:“我們的目標是研發一種機械助手,為制造業工人在日常工作時提供支撐與保護,幫助他們保持身體健康。”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機器人正逐漸代替工廠工人出現在生廠線上進行手工作業,未來它們還可能將代替白領執行管理任務。工廠管理人員表示,在正在熱播的美劇《真實的人類》中,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未來這種情況將變為現實。
針對人工智能的新近發展,ExpertMarket進行了一項市場調查,敲響了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威脅警鐘。調查結果顯示,70%高管正考慮在團隊中引入機器人,半數高管覺得用機器人代替人工的感覺并不是壞事。盡管營銷和設計等創意性工作可能不適合機器人任職,但辦公室管理、財務以及IT領域的高管認為,機器人有可能在這些領域發揮重要作用。調查人員還列舉機器人取代人類員工的諸多好處,比如機器人可執行標準化工作,它們不會請病假,也不會離開公司。ExpertMarket發言人稱:“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感覺與機器人共事非常輕松。多數高管并不太擔心手下員工被機器人取代,半數高管表示對使用機器人代替人類工作沒有負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