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自動駕駛汽車技術在20世紀已有數十年的研發歷史,于21世紀初呈現出接近實用化的趨勢,比如,互聯網科技公司Google的自動駕駛汽車 于2012年5月獲得了美國首個自動駕駛車輛許可證,將于2015年至2017年進入市場銷售。沃爾沃、奧迪、寶馬、奔馳等汽車廠商都在加大對自動駕駛汽 車的研究和推廣。
Google公司認為:汽車自動駕駛技術包括視頻攝像頭、雷達傳感器以及激光測距器來了解周圍的交通狀況,并通過一個詳盡的地圖(通過有人駕駛汽車 采集的地圖)對前方的道路進行導航。這一切都通過Google的數據中心來實現,Google的數據中心能處理汽車收集的有關周圍地形的大量信息。就這點 而言,自動駕駛汽車相當于Google數據中心的遙控汽車或者智能汽車。汽車自動駕駛技術物聯網技術應用之一。
而沃爾沃汽車根據自動化水平的高低將實現無人駕駛之路劃分了四個階段:駕駛輔助、部分自動化、高度自動化、完全自動化。自動駕駛或許是汽車智能化技術的終極目標,但它是不是人們對汽車的終極期望呢?從調查3的結果來看,認可與反對,以及持中立觀點的人士各占三成左右。
麥肯錫一項報告中闡述了自動駕駛汽車將會帶來的益處:“只要管理機構和普通大眾能 接受自動駕駛汽車,在2025年后,自動駕駛汽車每年能產生1億美元到1.4萬億美元的潛在經濟影響。據估計,在2017年到2020年出售的高檔汽車 中,75%至90%的汽車將配備自動駕駛設備,20%至30%的中檔車也將具有自動駕駛功能。這預示著在2025年,120億私家車的保有量中,大約 10%至20%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能夠在大部分交通條件下實現自動駕駛。如果價值每小時2至8美元的駕駛時間將被節省下來,據估計,2025年之后,每年 將有價值1千億至1萬億美元的人工駕駛時間將被節省下來。在2025年,自動駕駛汽車能讓全球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數在一年內下降到14萬人。 同時,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還能節省15%至20%的燃油。”
而自動駕駛汽車的這些優勢要得以發揮,首先需得到消費者的認同。但目前來看,消費者對自動駕駛汽車的認識還很少,一些人只是在科幻或游戲中見識過自動駕駛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