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決定復出已成為2015年臺灣其他IC設計公司的最大惡夢,以聯發科、晨星向來操盤策略觀察,瞄準的芯片業務肯定不是小規模市場。由于晨星跨界進攻的領域將與其他一線IC設計公司主力芯片產品線高度重疊,這恐讓臺灣IC設計產業版圖的洗牌動作升級到最新的2.0版。
晨星半導體在2015年第2季收購曜鵬科技宣布進軍全球無人機及物聯網相關芯片市場時,大家可能還沒什么感覺,但當晨星在第3季繼續購并奕力科技,決定重回全球LCD監視器相關芯片市場后,晨星有意重返兩岸IC設計舞臺的行為,及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背后操盤續命晨星的策略,開始讓臺灣其他一線IC設計公司壓力大增。
在目前全球各類芯片市場都是僧多粥少、加上彼此產品、技術差異化也不高的情況下,晨星背后扛著聯發科名號,在上、下游產業鏈及終端芯片市場上執行合縱連橫戰術,不僅恐讓晨星很快就可重回臺灣前10大、甚至前5大IC設計公司之林,而輸家肯定就是目前臺面上其他一線臺灣IC設計公司。
其實晨星在被并入聯發科之前,就已經長期盤據臺灣IC設計公司榜眼地位,可見得公司研發團隊競爭力高人一籌。甚至蔡明介不只一次盛贊聯發科很高興擁有晨星這個強大的對手,不斷激發內部工程師的斗志與創意。
要知道以蔡明介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好上加好的個性,要從他口中說出這段話,可見得當時的晨星有多優秀。而聯發科因受限于大陸政府商務部的規定,短期內無法將晨星整個研發團隊完全并入,使得蔡明介最后決定借力使力,讓晨星另尋其他市場發揮所長。
此策略的確不失為一記高招,一方面讓聯發科集團內部重新產生正向的良性競爭效果,另一方面,晨星也扮演強大的市場及產業偵察兵角色,不斷向外擴大聯發科研發資源及產品綜效的競爭優勢。
只是,蔡明介這個續命晨星的神來一筆,可讓聯詠、奇景、瑞鼎、立锜、敦泰、義隆等其他一線臺系IC設計公司開始出現啞巴吃黃蓮的感覺,因為晨星直直朝著全球LCD監視器芯片市場而來,加上所布局的LCD驅動IC、觸控IC、TDDI芯片、類比IC,及感測芯片解決方案,根本就是來搶地盤的,偏偏背后還有聯發科這個強龍在運籌帷握。
事實上,聯發科正借由轉投資的匯頂、晨星、絡達、晶心等子公司,擴大公司在其他非核心芯片市場的戰果,加上臺灣IC設計產業規模差距有越來越大的趨勢,各種跡象顯示臺灣IC設計產業前景,很有可能出現聯發科虛擬集團橫霸半邊天,甚至個個擠進臺系前10大IC設計公司排名的景況。
至于其他二線及小型IC設計公司則開始師法臺系工業電腦廠,專心走向利基、小眾及高度客制化的芯片市場,以追求穩定的獲利基礎。
這表示,臺灣IC設計產業未來將出現大小兩極化的情形,認為自己是大的,就要一路拚成巨無霸,而自認公司是小的,就是力搏輕薄化。換言之,未來聯發科集團營收要大于其他所有臺系IC設計公司總和并非難事,但臺灣仍會有百家以上IC設計公司生存,而且維持一定獲利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