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70年代,農業與光伏相結合的新興產業模式就已出現,只是礙于光伏電池組件高昂成本的制約,直到近年來電池組件成本不斷降低,光伏農業才得以迅速發展。言歸正轉,光伏農業究竟為何物?在我國它將面臨怎樣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光伏農業。
光伏農業,簡單來說就是將太陽能發電廣泛應用到現代農業種植、養殖、灌溉、病蟲害防治以及農業機械動力提供等領域的一種新型農業。由于光伏農業符合生物鏈關系和生物最佳生產原料能量系統要求、遵循農產品生產規律并能夠創新物質和能量轉換,以達到智能補光、補水及調溫的目的,因此產出的農產品也將比現有生產模式產出的產品更安全、更營養、更多產。而且,光伏農業的能源是太陽能,清潔且可再生,在未來的能源發展中優勢凸顯。
在我國,光伏農業尚屬于一個年輕的產業,在經濟新常態和國際政治經濟等多方因素的影響下,許多行業面臨著產能過剩、結構調整重組的殘酷現實,若單純發展光伏發電業務獲得地方政策支持的可能性已很小,因此各大光伏企業另辟蹊徑,對農業進行“捆綁”式發展,以求得到國家政策扶持的同時還能重振自身、促進農業的發展,在這一力量的驅動下,“光伏+農業”的模式逐漸擴散開來。
對于這個前景被看好的“年輕人”國家總是愿意扶持的。可是自2011年德國SolarWorld美國分公司聯合其他6家生產商向美國商務部正式提出針對我國光伏產品的“雙反”調查申請開始,我國的光伏農業就元氣大傷,再加上國際光伏市形勢并不樂觀,致使我國光伏農業整體呈現出緩慢發展甚至停滯的狀態,這對一個剛剛興起的產業來說無疑是個沉重的打擊。可喜的是,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太久。
從很多方面來看,光伏農業都對我國農業發展十分有利。就當下而言,光伏農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光伏產業的發展困境,從長遠來看,在“互聯網+”等新鮮發展模式的推動下,農業面臨轉型大好機遇,而光伏農業作為農業轉型發展的示范型產業,意義重大。
基于這些潛在優勢,國家和地方機構開始有所行動。今年,工信部和江西、遼寧、浙江、寧夏等多個省份、自治區,上至國家下到地方,均出臺了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措施以保證光伏產業的健康發展,與光伏產業捆綁發展的農業也從中受益。
對于光伏農業這一新興產業,引起國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視,前提是須認清其發展形勢,不能盲目“放養”,也不能一味“護短”。
由于光伏農業是由兩個不同領域的行業結合而成,因而存在行業利益如何分配的問題。要想獲利,首先要讓行業在一定的規范制度下持續發展下去,所以當兩個行業接觸時,需要具有權威性的行業規范。雖然在這一領域,我國尚未出臺相關政策,可以肯定的是,就目國家重視農業的程度來看,與之關系甚大的光伏農業也不會被放任太久。無規矩不成方圓,國家的政策約束不可或缺,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相信屆時,光伏農業必定會擁有一個健康良好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