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辦的中國制造業高峰論壇上,格力電器舉行了2016年新品發布會,格力畫時代空調、磁懸浮離心機組、晶弘瞬冷凍冰箱,以及TOSOT零耗材空氣凈化器等四大新品亮相。近年來,從業務相對單一的專業化空調制造企業,到全方位布局家電產品,董明珠正不斷豐富格力的產品線。
不過,轉型并非一帆風順。近日發布的2015年中報顯示,格力電器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3%,空調業務營收更是同比下滑了約17%。對此,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表示,已經做好2015年營收下滑10%的準備,還暗示明年甚至后年格力都無法實現增長。在智能化家居轉型浪潮中,董明珠的強悍作風和出位言論頻頻讓格力登上媒體頭條,但相對于海爾、美的等同行的合縱連橫和開放心態,格力的轉型顯得有些孤芳自賞。
空調業務拖累業績
近日發布的2015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格力電器營業收入為501.11億元,同比下降13.4%;凈利潤57.21億元,同比增長0.05%。這是自2009年以來,格力電器中報營收首次下降。
作為空調行業的龍頭,空調業務直接影響格力電器的盈利能力。2015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空調業務實現營收419.9億元,同比2014年507.2億元下滑約17%。
業績下滑與整個市場大環境息息相關。空調行業已是夕陽產業。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冷年空調市場銷售量和銷售額雙雙下滑,降幅分別為5.4%、10.5%。這是自2013年空調市場上揚以來,行業首度陷入負增長態勢。
此起彼伏的價格戰也透支了市場發展,對企業營收、凈利潤造成一定影響。一直高高再上的格力電器也挑起價格戰。自去年9月以來空調行業掀起三次大 的價格戰并沒有達到消除庫存的目的。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副主任蔡瑩指出,價格戰并沒有改變需求不足的現象,而整個空調行業2015年都在為發起價 格戰做準備,對行業影響非常消極。
此外,格力對電商渠道的不重要也是其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
艱難跨界轉型
移動互聯網的縱深發展,對整個家電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智能家居成為大勢所趨。盡管目前,整個行業尚未找到新的業務增長突破口,但轉型仍是各大 企業最緊迫的任務。眼下,在董明珠的主導下,格力電器加速從一家專業化的空調制造商向多元化的制造企業轉型。董明珠曾表示,“和智能家庭相關的產品,我們 可能全部要覆蓋。空調、生活、手機,所有電器。”
2013年12月董明珠與雷軍的十億賭約,讓格力的互聯網轉型之路一開始就極具話題性。手機作為智能家居的重要入口,正成為市場各方爭奪的焦 點。2015年1月,格力宣布要進軍手機業,也讓董明珠與雷軍的對賭更具看點。不過時至今日,格力手機從1代到2代,產量目標從1億到5000萬,至今仍 未推向市場。倒是“格力手機內置99張董明珠照片”的傳聞不時引爆市場話題。
此外,小家電、智能機器人等正成為格力多元化轉型的方向。在近日舉行的首屆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投資貿易洽談會上,格力自主研發制造的機器人 首次亮相。據悉,自2012年格力制定自動化發展規劃至今,格力自主研發的自動化產品覆蓋了工業機器人、智能AGV、注塑機械手、大型自動化線體等10多 個領域,近100種產品。
從格力近些年涉足的新領域可以看出,董明珠正圍繞智能家居打造新的格力產品線。盡管目前,格力的新產品尚未全面投入市場,但轉型過程中“方向”大于“努力”,憑借工業時代積累的技術優勢,互聯網時代的格力在董明珠的帶領下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單打獨斗還是開放合作?
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公司紛紛滲透到家電領域,給傳統家電企業造成重重壓力。美的、海爾等企業都在合縱連橫加強產業生態建設。例如,美的牽手日本安川進軍機器人產業。美的和小米的聯姻還頗有種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的意味。
目前來看,無論是做手機,做渠道,還是發力智能家居,在董明珠強烈的個人色彩影響下,格力的轉型路徑單打獨斗多過開放合作。互聯網+時代,是工 業精神靜水流深,還是互聯網思維棋高一著,尚無定論。但在智能家居長產業鏈中,顯然格力無法做到事必躬親,需要根植更多的開放思維,構建更廣泛的產業聯 盟。這也是格力未來發展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