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媒體報道,科學家們正在利用從植物、細菌、藻類和樹木中獲得的纖維素,構建更高效、持久的超級電容器。若能實現,這種輕量化和高功率的電容器對可穿戴設備應用大功率電器、便攜式電源和電動汽車的進一步發展都將是一大福音。
纖維素具有高強度和高靈活性的優點,可應用在許多先進技術上,尤其是納米纖維素基材料。加拿大頂尖大學之一麥克馬斯特大學的助理化學工程教授Cranston和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教授zhitomirsky演示了一個三維能量存儲裝置,這個裝置可以從納米纖維素的“泡沫墻”構造中捕獲功能性納米粒子。“泡沫墻”可簡單、快速制備。運用看起來像納米級的“長粒米”的納米微晶纖維素,“米粒”已被粘在一起,在隨機點形成一個網狀結構,具有大量開放空間,而且非常輕。
Cranston表示,這項材料的研究向制備超級電容器邁進了一大步,這也意味著未來技術發展會更多地依賴材料進步。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