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進軍手機芯片圈,海信進軍電視芯片圈,瑞芯微和全志進軍平板芯片圈
“沒有自己的芯片,就沒有自己定義產品的資格。換言之,難以擺脫產品同質化,只能跟隨,進而無法走在行業前列。”最近,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的內部郵件流出,再次為“缺芯少屏”的中國電子行業敲響警鐘。有統計顯示,目前我國接近九成的芯片產品依賴進口,2014年芯片進口總規模達到2176億美元。
如何打破這種困局,華為和海信上周以不同的方式,宣示著國產芯片的“逆襲”——華為發布了首款麒麟950芯片的Mate 8手機,海信發布中國電視企業第一塊畫質芯片Hiview pro。而瑞芯微電子和全志科技兩家企業,只用了不到5年時間,就在平板電腦芯片市場拿下近三分之一的份額,國產芯片的破冰之旅已經開始。 新快報記者 陳學東
A
手機芯片:華為海思
代表產品:麒麟950
壟斷的國際巨頭:高通、MTK、三星
麒麟950芯片讓華為海思擠入全球手機芯片第一陣營。11月26日發布的華為Mate 8碾壓式地占據了媒體頭條位置,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其搭載的麒麟950自主芯片,這款處理器是全球首款商用的4核Cortex-A72加4核Cortex-A53架構的產品,圖形處理芯片也是最新的Mali-T880。
在技術參數上,麒麟950芯片據稱速度提升了40%,而且功耗降低了60%。麒麟950無疑是迄今為止最強的國產芯片,并且是真正能進入全球一線的芯片,有實力和Qualcomm、MTK、三星等競爭,并且在一些指標上更占優勢。比如,麒麟950是ARMCortexA72架構首個商用SoC芯片,也是臺積電16nm FinFET plus的首個商用手機SoC(系統芯片)。這意味著芯片行業競爭將更趨激烈,高通、聯發科等的格局正受到沖擊。目前全球智能手機行業前三強蘋果、三星、華為都有自研芯片,且出貨量都不容小視。
兩年前,高通在移動芯片市場份額高達95%,成為手機界名副其實的“英特爾”。從去年開始,高通的份額下滑到了66%,今年前景也不太樂觀。除了反壟斷的影響外,與競爭對手中國臺灣的聯發科奮起直追有一定關系。在手機芯片領域,聯發科僅次于高通,雖然一直未能擺脫“山寨之王”的標簽,但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幾年其在中低端市場份額一步步攀升,觸角甚至伸向了高通盤踞的中高端市場。
“我們在每項技術上投入了很多錢很多人,華為有八萬多名研發團隊,每年有幾十億美元的研發投入。”余承東說。2014年,華為研發經費為408億元,研發收入占比14.2%。截至目前,華為研發上累計超1900億元。
華為的同城兄弟中興也在謀劃自主研發芯片。在今年的天機Axon mini發布會上,中興就已經確認,自主研發的處理器迅龍芯將是一款LTE-A芯片,預計最快明年會應用到中興的主打機型中。
B
電視顯示芯片:海信信芯
代表產品:Hiview pro
壟斷的國際巨頭:三星、索尼
11月25日,海信在北京發布最新一代超高清畫質引擎芯片產品——SOC級畫質引擎芯片Hiview pro(信芯二代),它是中國電視企業第一塊畫質芯片。目前在全球彩電市場,只有三星和索尼擁有畫質芯片,這也意味著,海信將與索尼、三星共同瓜分高端電視世界市場。
電視顯像芯片的作用毋庸置疑,它與液晶面板、背光模組一樣,都是決定電視機畫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據了解,畫質芯片與普通芯片不同,畫質芯片的主要作用是提升電視畫面質量,例如畫質流暢度、清晰度等,通常都是售價在8000元以上高端彩電的標配。Hiview pro作為一顆高品質電視圖像顯示處理芯片,對比目前主流的外國芯聯涌的72324和mstar6m60具有明顯的性能優勢,而mstar6m60正是小米電視3的畫質賣點。
Hiview pro畫質芯片實現量產意味著將再次終結外國芯片商的高價壟斷,并且由于正值4K電視普及期,此芯片的生存潛力和應用周期也將遠超2K電視時期的“信芯1號”。海信信芯董事長黃衛平博士透露,將LED做到極致是海信的“戰略”,畫質芯片預計第一年量產100萬片搭載于海信ULED旗艦機,并同步行業共享。
中國另外兩大彩電巨頭TCL、創維在芯片領域,也有染指。TCL將重點投資芯片設計:已投了一個芯片設計公司,在臺灣上市,TCL是其主要股東之一;投的第二個項目原來在硅谷,現在搬回上海,TCL是第二大股東,主要做智能電視芯片。而去年8月,創維曾與海思聯合推出應用了中國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并實現量產的智能電視芯片的GLED電視,這也是申報獲批的國家“核高基”項目。
C
平板芯片:瑞芯微和全志科技
代表產品:ROCKCHIP RK3288
壟斷的國際巨頭:高通、MTK、英特爾
瑞芯微和全志科技兩大中國企業充分借助了ARM的芯片設計,短時間便在全球平板電腦芯片市場拿下了不俗的份額,甚至對高通和英特爾等行業巨頭構成了挑戰。
彭博社今年8月撰文稱,兩家在海外鮮為人知的中國公司只用了不到5年時間,就在平板電腦芯片市場拿下近三分之一的份額,令英特爾為首的頂尖芯片廠商頭痛不已。瑞芯微電子和全志科技2010年的全球平板電腦處理器合并份額還僅為0.3%,但3年后的份額卻已經超過27%。除了平板,瑞芯微最近還成為新一代谷歌chromebook筆記本的芯片供應商,這也是歷史上首個筆記本中國芯。
臺積電和三星電子等亞洲處理器制造商花費數十年積累了技術經驗,并實現了一定規模的影響力。與之相比,這兩家中國的新興企業卻通過承擔一定的風險實現了高速發展,他們的重要戰略就是采用了英國ARM公司設計的芯片。“以前就像一塊磚一塊磚地蓋樓,現在可以在10天內建起一棟摩天大樓。”瑞芯微首席營銷官陳鋒說,“目前仍然面臨很多挑戰,但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從零開始。”
全志科技2010年的平板電腦處理器市場份額還是零,但2013年已經達到18%。華泰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陸士杰認為,全志科技公司有非常強的競爭力,從綜合競爭力來看,它可能是A股這邊上市的芯片設計公司里面最強的。公司自身有非常強大的一個IP類設計內核,所以它可以在下游快速變化的時候能夠迅速進行反映,然后及時推出產品搶占市場,所以也是非常具有潛力的一家公司。
此外,被紫光收購的展迅、銳迪科以及國民技術等芯片企業也顯示了強勁的上升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