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的統計報告,中國市場2013年占全球機器人市場的1/5,2014年已上升到1/4,中國已成為最大的機器人消費國。與此同時,國內機器人產業目前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但在日前舉行的2015世界機器人大會上,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公司總裁曲道奎卻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他認為,中國機器人產業存在應用低端化、市場邊緣化和技術空心化三大風險。
機器人的市場表現難負盛名
眾所周知,機器人是20世紀最大的技術發明之一,被稱之為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同時,機器人已經成為各國爭相發展的戰略高新技術。可以說,機器人的重要性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然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全球機器人的擁有量不到200萬臺,而中國一年的汽車產量高達2000萬輛,計算機或家電的產量更是巨大。在曲道奎看來,機器人作為一種產業或者產品,200萬臺的保有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其名氣與市場表現的差距之大令人驚訝?!皺C器人的市場表現為什么這么不理想?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機器人技術的嚴重滯后?!彼f。
目前,機器人全球的平均密度為萬分之六十二,我國只有萬分這三十,全球平均99.38%的工作、中國99.7%的工作還是靠人來做。機器人替代率低的關鍵點是機器人技術,很多領域因為機器人技術無法支撐,不具備替代條件。曲道奎表示,機器人根本不具備完全替代人工作的條件,主要不在于成本和價格,而在于產品功能和性能不能滿足制造業大批量生產的剛性需求。
據曲道奎介紹,現在典型的工業機器人缺少感知系統,一般的視覺、力覺還有其他感知,現在的機器人都沒有。此外,機器人還缺少靈巧性。而制造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工作,幾乎都是靠人的靈巧性,這恰恰是機器人所欠缺的?!皺C器人既沒有感知系統,又沒有靈巧的操作系統,按照人類來講,機器人應該是一個嚴重的殘疾人,基本排除在就業范圍之外?!彼L趣地說。此外,機器人的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機器人和人類現在不能協同工作,機器人工作必須在一個“籠子”里圍著,由于安全性的限制又把很大一類工作排除在外了。
因此,曲道奎認為,未來機器人的技術突破應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機器人的作業能力,從靈巧性入手;二是機器人的自主決策能力要增強;三是機器人的交互能力要提高,不能像過去那樣靠編程、鍵盤,而是通過其他交互方式,解決機器人與人的共融性?!斑@三個方面的技術取得突破后,機器人才能擺脫現在只是作為一種機械設備在專用領域應用的現狀,從而進入廣泛的市場?!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