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通信與網絡 > 業界動態 > 2016中國制造產業形勢與發展前景展望

2016中國制造產業形勢與發展前景展望

2015-12-18

  2015年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工業投資持續下滑,國內外需求不足的問題未得到有效緩解,進而導致我國工業整體增速進一步放緩,傳統產業面臨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巨大壓力。進入二季度以來,隨著“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等戰略的加快推進,以及智能制造、小微企業扶持、技術改造等政策措施的不斷推出與落實,我國工業增速逐步企穩,嚴峻形勢將得到部分緩解,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將成為經濟增長新亮點。

  一、對2016年形勢的基本判斷

  (一)高技術制造業快速增長,重塑我國工業比較優勢

  當前,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從增加值規模和出口情況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隨著《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實施,預計2016年,高技術制造業將繼續作為工業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支撐我國產業優化與升級。2015年前三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0.4%,快于整體工業增速4.2個百分點,對工業增長貢獻率提升至18.7%,高技術制造業PMI連續10個月高于制造業PMI,延續高速發展態勢。其中,1-10月份,化學纖維、計算機等電子設備、醫藥、鐵路等運輸設備、電器機械和器材五大類制造業行業累計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11.1%、10.8%、10.2%、7.6%、7.3%,分別高出工業增加值增速5、4.7、4.1、1.5、1.2個百分點。

  隨著自貿區建設加速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以高端裝備為代表的高技術制造業在投資和出口方面都有所增加。1-10月份,高技術制造業投資16211億元,同比增長12.6%[1],前三季度,我國大型成套設備出口額同比增長10%[2],其中軌道交通裝備256.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3],并進入歐美等中高端市場。另外從產品方面可以看到,11月,我國國產大飛機(C919客機)和首臺鐵路大直徑盾構機相繼下線,打破了國外長期的技術壟斷。在2016年高技術制造業保持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下,我國參與國際競爭的比較優勢開始重塑,并成為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

  (二)原材料工業持續疲軟,化解產能過剩工作深入推進

  目前,由于經濟增速放緩,總體需求不足,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原材料工業仍存在嚴重產能過剩,我國在2016年將持續進行經濟結構轉型政策,將對原材料工業的需求進一步帶來不利影響,在當前很多傳統行業仍在低效運行的情況下,給企業在明年轉型升級帶來巨大壓力,化解產能過剩仍然成為傳統原材料工業發展的重點任務。2015年,鋼鐵行業處于全行業虧損狀態,10月鋼鐵行業PMI指數僅為42.20%。8月份,國內銅、鋁、鉛、鋅現貨均價同比分別下降22.7%、15.5%、8.1%、10.6%,有色行業實現利潤1016億元,同比下降4.2%[1],尤其是國有及控股企業虧損嚴重并仍在惡化。2015年5月,工信部發布印發了《部分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的通知》,以遏制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盲目擴張,深入推進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10月份,水泥、平板玻璃、生鐵、粗鋼的累計產量分別下降了4.6、8.3、3.3、2.2個百分點,從投資增速上看,部分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也處于不斷放緩的態勢。目前,雖然重點行業現有工藝技術、裝備規模標準界定的落后產能已很少,但淘汰環保、能耗、質量、安全不達標的落后產能日趨緊迫,十三五時期仍深入推進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工作。

  (三)“互聯網+”戰略加快實施,成為結構優化升級新引擎

  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并加速向經濟社會各個領域滲透。2015年7月,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政策紅利將在2016年進一步釋放,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將深入推進,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產生,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了動力,經濟增長新動力也快速形成。今年1-9月,電子信息產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9929.7億元,同比增長15.1%,比去年同期高4.6個百分點,高于同期工業投資(8%)7.1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累計增加值增速達到10.7%,高于同期工業增加值增速4.5個百分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件業務收入31127億元,同比增長16.5%,電子商務平臺服務(包括在線交易平臺服務、在線交易支撐服務在內的信息技術支持服務)成為亮點,收入增長24.7%[1]。根據EnfoDesk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大數據整體市場趨勢預測報告2014-2017》數據顯示,近兩年大數據應用市場的增長速度將接近30%,預計2016年國內大數據市場規模總量將突破100億人民幣,主要包括互聯網用戶數據市場、線上金融市場,以及IT企業的大數據應用及大數據平臺業務市場等。

  (四)區域合作與對外開放將加快推動國內外產業轉移

  2015年,“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和京津冀一體化三大發展戰略穩步實施,成為政府工作中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的重要抓手,并已經顯現出一定的成效,預計在2016年,重大空間發展戰略將加快推進,并加快國內外產業轉移的步伐。在吸引外資方面,1-10月,在來自日本、美國和臺灣地區投資分別下降25.1%、13.6%和19.3%的同時,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增長14%;在長江經濟帶區域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9859家,同比增長7.8%,占全國新設企業總數的47%[1]。在對外投資方面,1-9月,中國企業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8個國家進行了直接投資,合計120.3億美元,同比增長66.2%。今年,針對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信部制定了京津冀產業轉移指導目錄,河北、天津等地紛紛抓緊落實、精準承接產業轉移,預計將在今明兩年呈現實質性進展。三大戰略的實施不僅推動產業轉移承接地的園區升級,優化當地的產業結構,更促進了中西部與東部開發區的聯動發展,通過區域協同擴展更大發展空間。

  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一)地區工業經濟增長兩級分化問題凸顯

  整體來看,2015年全國各省市區工業經濟增長呈放緩態勢,但兩級分化的問題開始凸顯。從工業增速來看,1-10月份,東部工業增加值增速較快的地區分別為天津、福建、安徽、江蘇,增速分別為9.3%、8.8%、8.6%、8.3%,而東北地區增長緩慢,遼寧省呈現6%的負增長,黑龍江省增長0.2%,;中西部大部分地區的工業增長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山西、河北等少數省份除外),重慶市更達到了10.8%的工業增加值增速,位列全國第二(第一是西藏)。從固定資產投資來看,1-10月份,東部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長最快的是地區是福建省,為18.2%,惡化最嚴重的是遼寧省,呈現23.8%的負增長,另外黑龍江省也僅增長2.6%,遠遠低于全國10.2%的平均水平[1]。投資不足,工業增長乏力,東北等部分地區經濟存在“斷崖式”增長風險。地區經濟增長的差異主要是由產業結構決定的,東北地區以重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特征較為顯著,石油、煤炭、鋼鐵等是其主要支柱產業,傳統產業增長乏力、新興產業發展不足是影響其經濟增速的主要原因。而產業結構較為合理、順應產業發展、方向、結構調整較為超前的地區,經濟保持了持續健康發展。2015年上半年,廣東省高技術制造業完成投資增長46.8%,增速高于全省工業整體水平。浙江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為27.4%,同比增長10.3%,高于工業及制造業投資增速,高技術產業投資的快速增長,為工業發展后勁積蓄力量。

  (二)工業經濟增長新舊動力青黃不接

  2014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在工業中的占比僅為10.6%,2015年上半年占比11.4%,雖然有所提升,但體量仍然較小。在中國工程院發布的《2016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報告》中顯示,“十二五”時期戰略性新興產業在GDP占比為8%左右,在發展中仍面臨現有管理機制不能完全適應創新產品與服務的發展、資本市場不完善使新興產業企業融資困難、國際貿易摩擦有轉向新興產業的趨勢等問題。一方面,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體量仍然較小,難以支撐工業經濟高速增長,另一方面,規模比重占絕大部分的傳統制造業受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增速保持持續走低,拉低了工業的效益,產業結構轉型仍面臨較大壓力。

  (三)企業利潤空間收窄、降本增效壓力加大

  工業企業生產成本呈現上升趨勢,2015年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成本為86.1元,是“十二五”以來最高水平,比2010年提高1.5元。企業虧損面居高不下,1-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7%,并有降幅擴大的趨勢。截至9月,工業虧損企業累計58477家,比上年同期增長15%,國有工業企業虧損1148家,占國有工業企業總數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小企業PMI連續若干月低于臨界點,10月份中型企業為48.7%,小型企業為46.6%,融資難、融資貴仍然是困擾小型企業生產經營的主要問題之一。全國企業普遍利潤空間縮小,并存在眾多長期不盈利的“僵尸企業”,大大降低了經濟效率。

  (四)區域產業轉移仍面臨巨大阻力

  在“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建設”等諸多國家戰略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我國區域產業轉移的步伐也在逐步加快。但隨著經濟下行的壓力加大,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不少企業為維持利潤空間和市場競爭力,采取裁員降薪等措施,中西部地區人才吸引力逐漸下降,勞動力市場收窄,抑制了部分產業向中西轉移的動力。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與產業配套的基礎尚待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在推動產業轉移的政策執行方面,多采取建園區、搭平臺等方式,區域特色優勢及差異化發展戰略不明晰,減緩了地區間產業轉移的步伐。

  三、應采取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傳統產業仍是我國工業發展的主體力量,目前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長很快,但從體量看,占比不到15%,傳統產業仍是“十三五”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重點。建議啟動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重大工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優化產品結構,全面提升設計、制造、工藝、管理水平,促進鋼鐵、石化織等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同時,加大淘汰僵尸企業力度,建立市場退出機制,健全破產退出法律保障。

  (二)積極培育新的增長點

  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國家大數據戰略等為重要契機,深化互聯網在制造業領域的應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探索和發展基于互聯網的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協同制造、工業大數據等新模式,加快推進試點示范,構建開放共享型的產業生態體系。鼓勵發展服務型制造和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制造企業提供基于互聯網的智能監控、遠程服務、全產業鏈追溯等高增值應用服務。推進網絡化制造平臺建設,形成跨系統、跨行業、劃區域、跨企業及消費者的網絡協同制造服務體系。

  (三)加快推進實施制造強國重大工程

  圍繞“中國制造2025”已明確的任務和措施,加快啟動高端裝備創新、智能制造、工業強基、綠色制造、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等重大工程,以及質量品牌提升、發展服務型制造行動計劃,針對當前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啟動實施一批市場潛力大、關聯程度高、帶動能力強、產業基礎好的重大項目。通過工程實施提振需求,改造傳統產業,推動重點領域發展,提高產業競爭力。

  (四)支持企業走出去,擴大國際產能合作

  我國制造業領域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體系,具備與國際合作的強大基礎。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根據國家的總體規劃,制定國際產能合作規劃,調整和優化出口產品結構,逐步減少“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促進重點行業走出去。二是依托“一帶一路”戰略,積極推進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的互通互聯,探索經貿合作區、工業園區、經濟特區等合作園區建設等模式,加強產業等方面的合作和對接。三是創新合作方式。積極開展“工程承包+融資”、“工程承包+融資+運營”等合作,有條件的項目可以采用BOT、PPP等方式。依據各國實際情況,采取技術合作、技術援助等方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四是建立雙邊或多邊交流機制,建立出口預警機制,減少貿易摩擦,降低出口風險。

  (五)減輕企業負擔,營造良好環境

  加大力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清理阻礙社會資本進入競爭性市場的制度障礙,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健全過剩產能退出機制和國有資本循環機制,減少兼并重組的行政干預,在統一嚴格的環保準入門檻和公平的融資稅負標準下,放開過剩行業的進入限制,促進社會資本參與競爭和產能重組,提高產業整體的運營水平。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成人软件 | 亚洲成人毛片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费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影院在线 | 久草福利资源 | 亚洲加勒比久久88色综合一区 | 国产精品二区三区免费播放心 |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视频 | 特黄特级a级黄毛片免费观看多人 | 久久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 | 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 高清日本无a区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国产精品 | 久久99精品综合国产首页 | 农村寡妇偷毛片一级 | 在线观看日本视频免费 | 婷婷国产成人久久精品激情 | 国产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免费 |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 | 免费永久观看美女视频网站网址 | 欧美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综合久久久 | 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视频不卡 | 在线播放波多野结衣 | 午夜两性试爱视频免费 | 新久草视频|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线观 | 国产主播精品福利19禁vip | 欧美激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看免费观看韩国特黄一级 | 色屁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国产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色欧美在线 | 欧美a在线视频 | 国产中文99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17部性孕妇孕交在线 |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观看 | 免费a级毛片无码 | 毛片在线看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