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的提出和國內面板生產技術不斷革新,中國正逐步擺脫液晶面板過分依賴進口的現狀,越來越多的企業紛紛投資建廠,國內的高世代面板線正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于神州大地,截止到2015年底,我國共有8條8代線投入量產。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全球面板產能逐步出現過剩的現象,面板價格下滑迅速。以32英寸舉例,價格由年初的90美元快速下滑至12月份的55美元左右,下跌幅度近40%。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為了保持自身的贏利能力,各大面板廠逐步將現有的產能轉移至大尺寸。
除了價格不斷下滑外,日益增長的面板制造產能也為新興品牌帶來了更高的面板可得性與進入平板電視市場的契機,互聯網品牌電視將主要的發力點放在大尺寸高清晰度電視上。在面板逐漸普及和市場需求引爆的雙重利好下,2015年新興互聯網品牌均將戰略機型部署在55英寸超高清電視上。從2015年初起,55英寸平板電視均價一路下滑,在線市場更是受到低價互聯網品牌市場份額攀升的影響,均價從4983元跌至3873元,累計跌幅達到22.3%。
傳統品牌自然不愿意將大尺寸市場的蛋糕拱手讓于新興品牌,也將戰略重心不斷向大尺寸轉移。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2015年新發布的電視機型號中50英寸以上大尺寸電視的占比已經從2014年的40%升至45%。從零售量來看,整體市場中,大尺寸的份額也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捷孚凱全國零售市場推算數據顯示,2015年份額增長最為迅速的55英寸產品的滲透率從2014年的9.8%增至2015年的14.7%,預計2016年有望達到19.8%。
從面板資源來看,面板廠商為搶占市場份額不斷壓低出貨價格,其中55英寸面板價格從年初200多美元一路下滑至12月下旬的150美元左右。面板價格的下滑不但為互聯網品牌帶來了機遇,同時也為彩電市場提供了更為廣闊的促銷空間。
展望2016年平板電視零售市場,市場體量將達到4600萬臺,較2015年增長4%。主要城市趨于飽和的同時農村及郊縣消費潛力對于市場的帶動力度不足,線下市場或將難以挽回2015年上半年以來的頹勢,市場規模預計在3300萬左右,同比下降3.6%。得益于電商服務網絡的不斷完善和互聯網品牌的發展,在線市場2016年仍有充分的成長空間,同比增幅有望達到30%,市場規模預計在1300萬臺左右。
隨著互聯網品牌逐漸打開市場,傳統品牌不斷推陳出新豐富大尺寸電視產品,50英寸以上大尺寸電視市場份額將不斷提升。根據GFK中國平板電視市場預測報告,2016年55英寸電視市場份額將實現4.7%的增長,份額達到19.4%。面板價格的失守將導致55英寸面板的盈利能力逐漸下降,面板產能會繼續向大尺寸段遷移。
另一方面,消費者對超高清電視和曲面電視的青睞也會助力大尺寸電視在市場中地位的鞏固。作為超大尺寸的代表和曲面電視集中的尺寸段,65英寸份額有望加速增長,預計在2016年,65英寸比重將進一步擴大至2.7%,達124萬臺;價格將跌至11000元,其中4K電視的需求比預計可達85%,均價下跌至12000元左右,曲面電視需求比則將快速上升至33%,約41萬臺,均價下跌至14500元。70英寸電視均價下跌放緩至12000元以內,4K則在15000元左右。
伴隨著我國未來更多高世代線的陸續投產,以往被國外品牌所壟斷的面板資源將逐步豐富,尤其是55英寸及以上尺寸的產能將進一步不斷擴大,價格也將持續下跌,越來越多的新興品牌將不斷進入這個市場,在競爭越發激烈的大背景下,如何平衡規模與贏利將成為各大廠商在2016年面臨的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