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星系盤上的擾動,希望解開矮星系與暗物質的謎團。(取自Astronomy Magazine)
地震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地球內部的構造,科學家最近利用類似的想法,希望可以借由星系盤上的震動來證明矮星系是由暗物質所支配著,進而對于暗物質有更多的了解。
根據Astronomy Magazine報導,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科學家Sukanya Chakrabarti使用星系地震學(galactoseismology),借由與地震學類似的原理,想要利用星系盤的波動來繪制出星系內部的構造與質量。
她的團隊先是觀測到30萬光年距離造父變星(Cepheid),后來發現造父變星正在高速逃離銀河系速度,時速高達72萬公里,不過銀河系星系盤上的星體,徑向速度每小時只有2萬1000公里,因此可以看得出這群造父變星并非屬于銀河系,而是屬于矮星系。
矮星系的軌道會環繞著大星系,有高達99%是由暗物質所組成,而影響這些衛星星系排列方式與位置的也是暗物質,Chakrabarti利用研究在銀河系星系盤的擾動,推斷出矮星系需要造成如此波動所需要的暗物質數量。
造父變星是一種明亮的變星,亮度呈有周期性的變化,利用其光變周期與光度,可以做為衡量星系距離的方式。研究團隊現在希望可以尋找到年輕的造父變星,來研究星系中年輕星體與年老星體的分布關系。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