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2016新華網創新創業高峰論壇暨人工智能思客會”1月11日在廣州舉行,與會的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博士生導師白碩等專家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互動、聯動、自動三大特點讓其介入包括機器人、傳媒等各個領域,中國擁有最龐大的網民基數、龐大的人才團隊和良好的資本市場,總的來說,當前中國人工智能處于最好的一個發展機遇期。
近年來,“人工智能”這個詞很熱,原因在于,人類從歷史發展到現在,知識服務取代信息服務是一個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信息服務將會有相當一部分會被知識服務所替代;而數據的接連,使得人工智能的基礎資源越來越大,同時越來越準。
白碩認為,中國目前在人工智能發展上很有優勢。“首先,我們有最龐大的網民基數,同時還有龐大的人才團隊,我們與十幾、二十年前已經不能同日而語。其次,現在已經形成了一些很有實力的團隊,也有一些公司做得不錯。再次,資本市場,我們的資本市場對創業的概念已經有了很好的一些理解。總的來說,我們認為中國人工智能現在處于最好的一個發展機遇期。”
他的觀點,得到不少與會專家的認同。在以機器人為代表的人工智能領域,中國目前雖然同歐美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但在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孫富春孫富春看來,在新一代機器人方面,特別是在環境感知技術、語音技術方面,中國有很多的優勢。憑借這些技術引領的新一代機器人將使我們“中國制造2025”戰略在全球跨越式發展。
新一代的機器人究竟是什么樣的呢?孫富春認為,它首先具有類人認知的能力。“我們過去說,仿生是在功能上仿生,未來應該在機理上仿生,能夠實現人機共融的智能機器人。過去我們說機器人代替人叫自動,下一步,機器人將繼續服務我們的人類。這里面有幾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與環境的共生能力、自我進化,要有自我意識、類人認知和情感意識。”
新一代機器人有的方面已經比人做得更好了。比如人機交互,通過認知機器人實現人機共生,包括思考及如何利用大數據綜合進行思維的決策這種能力。它主要依賴云計算和大數據的技術。新一代機器人在大數據處理方面也應用廣泛。比如人與人之間產生的數據、人與機器之間產生的數據,這都需要新一代機器人去處理。我們現在處于一個三元世界、物理世界、知識世界和網絡世界。在這個網絡世界里,機器人可以通過大數據處理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案。
作為論壇東道主,廣州目前正積極抓住這一波機遇期,將以工業機器人為典型代表的智能制造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等高端制造業打造成為新型支柱產業,力爭到2017年讓先進裝備制造業產值超過1.1萬億元。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副主任王越西介紹,從2015年至2017年,廣州市本級財政經費將安排30億元,專門設立廣州市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資金,主要用于大力支持以工業機器人為典型代表的智能裝備產業發展,支持全市開展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等,推動廣州工業平穩順利實現轉型升級。
廣州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領域近年也發展迅猛,活躍著一大批智能制造企業。2015年12月中國(廣州)智能裝備暨機器人博覽會上,眾多“智造”企業一一亮相,無人機、工業機器人、巡邏機器人、服務機器人、教育機器人、機器人集成應用、智能制造裝備、3D打印設備等新技術和產品讓人目不暇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