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網20日發表該報副主編約翰桑希爾所寫的題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希望和危險》的書評。書評說,在塑造全球精英的主流觀點方面,世界經濟論壇做出了出色的工作。問題在于,主流觀點往往是錯的。那么,我們該如何理解本周在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的主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呢?尖峰科技?
本書由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撰寫,并在本屆年會即將于瑞士山巔小鎮達沃斯召開之際出版。該書縱覽了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3D打印、區塊鏈、生物技術等新科技,主張這些技術匯集在一起,構成了本書標題中所說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為防有讀者不清楚,施瓦布羅列了前三次工業革命:18世紀末的運輸和機械化生產革命、19世紀末的大規模生產革命,以及上世紀60年代的計算機革命。
他承認有一些人將第四次革命視為第三次革命的延續,但他認為,以規模、速度和影響來看,最新技術稱得上是一次革命。“變革如此深刻,從人類歷史的角度來看,其蘊含的希望和潛在危險超過以往任何時候,”他斷言。
施瓦布闡明了其中的一些危險:技術進步好處的不平等分配和大規模失業的威脅;全球治理受到削弱;機器人技術、基因工程和網絡武器可能被濫用;許多老牌企業遭到顛覆。
新技術對商業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都造成沖擊,擁有一個將消費者匯集起來的平臺遠好于擁有基礎資產。他引用了TechCrunch網站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世界上最大的打車公司優步本身并不擁有車輛;最受歡迎的媒體所有者Facebook沒有創造任何內容;最有價值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沒有庫存;最大的住宿供應商Airbnb沒有房產。面臨這種創造性破壞,他指出,標準普爾指數成分股公司的平均壽命已經從約60年降至18年。如果老牌企業不想被第四次工業革命摧毀,它們就必須迅速接受它。“簡而言之,它們必須不斷創新,”施瓦布寫道,他敦促企業從命令和控制結構,轉向更多協作的團隊工作。
第四次工業革命促使企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