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網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自我革命、不斷煥發青春的過程。在經歷了模擬通信、數字通信、通信網絡全面IP化后,當前通信網正加速轉向基于通用IT的通信4.0時代。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副總裁 李正茂)一直以來,需求和技術就像兩輛疾馳在快車道上的賽車,它們相互較量、你追我趕。一般情況下,需求會領先于技術。當需求與技術的差距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帶來技術的再次爆發,促使技術加速并最終實現對需求的反超。實際上,在目前通信4.0時代體現了如下核心特征和發展要求。
敏捷化是通信4.0的內在特征。通信4.0時代之前,運營商的網絡都是由一個個的軟硬件一體化的通信設備組成,它們之間有著復雜的連接關系,每一個設備都有著固定的功能。面對通信網絡的每一次更新換代,運營商都需要采購新的通信硬件設備或者是對老的設備進行升級替換。通信4.0之后,運營商的網絡本質上是在通用硬件服務器上安裝的一系列網絡功能軟件。當運營商的網絡需要更新換代的時候,只需要簡單地對軟件進行升級即可,不需要涉及通信硬件的升級替換,避免了網絡設備的無限制膨脹,有利于實現敏捷化的網絡功能部署。
開放化是通信4.0的外在表現。通信4.0時代到來之前,網絡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系統,我們需要提供各種各樣的平臺、專用的協議對接指定的應用。但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不斷豐富的網絡功能和日益增加的用戶需求促使我們不得不不斷提升網絡規模和性能。這樣必然使得網絡結構變得越來越復雜。通信4.0的到來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它基于NFV和SDN兩大核心技術,實現了網絡功能的開放,通過提供通用的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大大降低內容提供商支配網絡的復雜度。
軟件化(虛擬化)是通信4.0的深刻內涵。通信4.0之前,運營商的網絡由大量的通信設備,包括路由器、交換機等構成。這些通信設備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功能軟件和硬件設備是緊密綁定的。擴充已有網絡容量時,需重新購買全套的網絡硬件設備,或用新的大容量設備替換舊的小容量設備。硬件設備的不斷更替一方面帶來了較高的成本投入,包括更換設備的成本、運維的人工成本、新增設備機房成本、新舊設備的電力供應成本等;另一方面導致運營商對新業務的響應遲緩,因為專有的硬件設備開發周期較軟件長,一個專有硬件設備的開發周期往往長達2~3年。這樣漫長的開發周期,使得傳統通信設備的更替速度非常慢,進而導致運營商錯過了業務更新的最佳時機。
通信4.0之后,通信業總體呈現出“軟件化”的發展趨勢。通信網絡越來越趨于基于通用硬件的軟件實現。相對于硬件為主的系統,軟件系統使得通信業務的創新和推向市場的方式由傳統的硬件開發集成變為軟件開發,開發人員門檻大大降低,開發集成和部署的速度明顯加快。網絡功能虛擬化能夠顯著地縮短通信業務的準備周期,加速業務上線速度,提高創新能力。
IT和CT產業的融合是通信4.0的實質。通信4.0之前,通信網絡的演進雖然逐步引入了IP化等先進的IT,但從根本上來說,CT和IT還是并行發展,而且CT產業和IT產業相互介入、交織的領域還不是很廣。“融合”將是通信4.0時代的關鍵詞。首先是IT和CT的深度融合。通信4.0的核心技術是SDN和NFV,這兩個關鍵技術本身就是IT和CT深度融合的產物。SDN源自IT,用于數據中心和承載網的路由配置與調度,后被逐步應用到通信網中。NFV技術則源自云計算等技術,通過創新改造延伸為通信網虛擬化的關鍵技術。其次技術的融合也帶動了產業的融合,原有的通信業生態與IT產業生態將充分融合。通信4.0將引入更多的IT合作方(如虛擬平臺提供商、硬件設備提供商、云管理平臺和SDN控制器提供商等)。隨著各方競爭和合作的深入,必然造就一個全新的通信4.0生態。此外,隨著產業的融合以及相關人員合作交流的深入,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也將是一種趨勢。通信4.0時代的各方產業人員,將不得不充分學習和理解對方產業的交流方式、游戲規則,從而產生通信4.0時代的產業新思維和新合作模式。
通信4.0時代是通信業新10年的發展契機,也是中國通信業改變產業發展方式的最好時機。現在是通信4.0的萌芽期,我們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發展窗口期,迎難而上、銳意創新、主動變革,助力我國通信業走向自主創新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