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約瓶頸在哪
資金投入是發展農業物聯網的首要問題。據了解,一套物聯網設備,因其核心傳感器的不同,價格從一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如果不是從事規模經營或者高效種養殖業,普通種植大田的農民是無力承擔的。
農業專用傳感器的缺乏是我國農業物聯網發展的瓶頸。目前我國農用傳感器種類不到世界的10%,國產化率低、缺乏市場規模效應。在覆蓋面、適用性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同時,物聯網設備還不夠接“地氣”,在滿足農民使用需求方面還要繼續探索。目前,我國農業物聯網設備主要產自高校院所的實驗室,概念性產品多,實際產業化率不高,且實驗室理論研究與農業實際應用差異較大。
發展途徑何在
專家稱,農業物聯網是個復雜的工程,總體處于試驗階段,既要重視它,又不能盲目夸大其作用,要與現有信息化工作結合。物聯網發展應用應突出重點,要優先從基礎好、規模化程度高的行業入手。他認為,應在水土資源開發利用、生產過程精細管理、農產品與食品安全監控系統等領域優先發展。
面對國內傳感器的發展現狀,有關專家表示,要堅持自主研發與引進吸收并重。提升農業物聯網的自主創新能力,難度大的技術要加快引進吸收,短平快的技術要自主研發,把傳感器轉換成低成本、便攜式的儀器設備,通過單項技術突破與集成應用并舉,加快技術研發應用步伐。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