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CNBC報道,獲風投支持的本地服務平臺Thumbtack的最新報告稱,所謂的零工經濟(gigeconomy)將會在20年內不復存在。
該創業公司的調查預計,物流公司——從像Uber這樣的創業公司到像亞馬遜這樣的科技巨頭——不久之后將會以自動化汽車和無人機來替代司機和配送職員。報告稱,律師、會計等高級技能工種將不再是大公司的有保障崗位,他們將成為新的零工經濟成員。
“我們所知的零工經濟將不會持續下去。”Thumbtack首席經濟學家喬恩·利伯(JonLieber)以及該公司的首席分析師盧卡斯·普恩特(LucasPuente)在該報告中指出,“在過去的幾年里,分析師和記者們過分關注Uber、Lyft等交通技術平臺、Instacart等配送技術平臺以及這些按需式服務所需要的人員。這種對低技能‘零工’的狹隘聚焦,讓大家忽略了大的層面。這些相對商品化的無差別服務只是帶來收入補充,而不是能夠造就中產階級生活方式。此外,這些任務未來很有可能會逐漸被自動化,由無人駕駛汽車和無人機來執行。”
Uber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面,它計劃逐步以機器人來替代司機。“無人駕駛技術擁有大幅減少車禍傷亡,讓交通出行更加經濟實惠的潛力。”Uber發言人向CNBC說道,“那是令人興奮的未來,Uber想要參與其中,但由于技術、監管、普及等方面的原因,實現大范圍的轉變將需要一定的時間。”
該發言人說,“與此同時,我們的焦點是在世界各地為盡可能多的人提供靈活的工作機會。”
據兩位牛津大學學者卡爾·貝內迪克特·弗雷(CarlBenediktFrey)和邁克爾·奧斯本(MichaelA.Osborne)稱,美國幾乎一半的崗位未來20年面臨著很大的被計算機化的風險。他們的研究結果發布于2013年,他們的觀點也沒有變更,但奧斯本指出,會有一些因素決定某個崗位是否被自動化,如股東的反對和相對工資水平。
各方預測
至于人類將會有多少工作被機器人取而代之,人們的預測千差萬別。
“我們預計,從現在到2025年,將會有16%的崗位因自動化技術而消失,但與此同時,也將有相當于現在崗位數量9%的工作被創造出來。”市場研究公司Forrester分析師J.P.Gownder在報告中稱,“實體機器人需要專業的維修和維護人員——這是在自動化程度更高的世界里將會壯大的幾個工種之一。”
另一家研究機構Gartner去年年末則預計,到2018年,全球將有超過300萬工人的上司將會是“機器人老板”(robo-boss)。
奧斯本認為,對創意或者情商要求高的工種最不可能率先被自動化。例如,學校教師的飯碗相對安全,因為他們的工作需要較高的社會智力來教導兒童。
牛津大學的研究發現,尤其容易遭受自動化的崗位包括:電話銷售員、報稅員、手表維修員、保險承保人、貨運代理人和數學技術人員。
奧斯本指出,“當前,有很多的駕駛任務只是圍繞相對結構化的環境。在那些類型的環境里,自動化汽車很快就會進入人們的視野。”
他說道,礦場的駕駛工作已經在被自動化,而需長途駕駛的卡車司機、鏟車操作員和農業司機則可能會在5到10年之內被機器人取代。
專業的駕駛任務則非常困難,司機需要處理復雜的城市內部環境、讓人困惑的十字路口和行人交叉路。奧斯本稱,這就是為什么說Uber司機將會最晚被機器人替代的原因。
價值數據
另外,零工經濟創造出極具價值的數據,可幫助Uber完善算法和開發堪稱機器人大腦的人工智能系統。舉例來說,Uber司機可給它傳送回大量有關用戶在哪里、交通和道路狀況的數據。
“所有這些最終可能能夠使得Uber正在積極追逐的無人駕駛汽車更好地完善那些類型的駕駛任務。”奧斯本說。
“這種零工經濟本身是通過數字平臺來實施,它實際上也使得人們通過某個崗位將自己自動化,因為他們給平臺傳送回的數據能夠用于提供可替代他們的自動化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