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臺灣外,中國“十三五”規劃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強權野心,也讓南韓保持警戒!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KSIA)近日力促政府反擊此一新威脅,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研究報告則指中國政策使市占次大的南韓半導體業界如三星、SK海力士倍感擔憂,甚至演變成南韓未來經濟的系統性威脅。
中國積極發展半導體業以成為世界科技強權的企圖,已讓南韓大廠三星(Samsung)、SK海力士倍感威脅。(路透)
財經媒體CNBC報導,中國上周末甫在全國人大會議上公布未來5年的經濟藍圖“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第13個5年規劃,2016~2020年),認定半導體將發展成為科技領域具支配地位的新興產業,且研發經費從GDP(國內生產毛額)2.1%提高至2.5%,以提振GDP產值,其他新興產業還包括機器人、晶片材料、航空裝備、衛星。
報導指出,中國目前在全球半導體市占率僅3%,北京未來幾年大幅提高市占率,這將使得在全球具比較優勢的南韓高科技電子業遭受直接沖擊;南韓半導體業全球市占率18%,僅次于美國。
韓國半導體產業協會主席暨SK海力士執行長樸星昱6日表示,中國企圖不只在投資半導體業,還進一步要發展成為主要的半導體大廠。
法國外貿銀行報告指出,中國積極擴張半導體業的宣示當然受到矚目,特別是高科技業界大咖,而南韓半導體業廠商如三星、SK海力士都應感到憂心,由于中國具有3項利多因素:首先,中國已是全球半導體的最大消費者,未來足以支持本身廠商,而三星、SK海力士是中國半導體市場最大供應商之一,僅次于英特爾,且中韓自由貿易協定也將使雙邊貨物出口量增加。
其次,中國設立規模184億美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中國工信部10年內還欲投入1530億美元,協助企業使用官方資源來進行海外并購、購買外國對手技術人才,有利市場競爭。最后,中國市場由行動需求主導,有助本身半導體業的成長獲利,而韓廠卻偏重在已經下滑的個人電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