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電源技術 > 設計應用 > 電力電子負載逆變并網電流諧波抑制研究
電力電子負載逆變并網電流諧波抑制研究
2016年電子技術應用第2期
汪 通1,麻煥成1,石萍萍2,林曉煥1,郭丹蕊1
1.西安工程大學 電子信息學院,陜西 西安710048;2.駐馬店農業學校 機電工程系,河南 駐馬店463002
摘要: 為了抑制單相電力電子負載逆變側并網電流畸變產生的諧波,在帶通調節器用于電流環的基礎之上,提出采用帶通調節器結合擾動觀測器的控制策略。該方法為經典控制與現代控制的結合,有效解決電流環前向通道的擾動對并網輸出電流的干擾。首先介紹電流環帶通調節器的研究背景,其次論述擾動觀測器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優缺點,最后設計基于擾動觀測器方法的并網電流環(Band Pass, BP)調節器控制方案以及電壓環的設計。
中圖分類號: TM721
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2016.02.035
中文引用格式: 汪通,麻煥成,石萍萍,等. 電力電子負載逆變并網電流諧波抑制研究[J].電子技術應用,2016,42(2):129-132.
英文引用格式: Wang Tong,Ma Huancheng,Shi Pingping,et al. Research on suppression of current harmonics in grid-connected inverter of power electronic load[J].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6,42(2):129-132.
Research on suppression of current harmonics in grid-connected inverter of power electronic load
Wang Tong1,Ma Huancheng1,Shi Pingping2,Lin Xiaohuan1,Guo Danrui1
1.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College,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Xi′an 710048,China; 2.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Zhumadian Agriculture School,Zhumadian 463002,China
Abstract: To suppress current harmonics in single-phas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a control strategy of band-pass regulator and disturbance observer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band-pass regulator used in the current loop. The method is a combination of classic and modern control, by which the interference of grid-connected output current caused by disturbance from forward channel in current loop. The background of band-pass regulator is first introduced. Then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isturbance observer method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control scheme of BP regulator based on disturbance observer method in the current loop of th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and the design of voltage loop are given.
Key words : power electronic load;band-pass regulator;disturbance observer;grid-connected inverter;harmonics suppression

0 引言

    單相能饋式電力電子負載的通用拓撲結構,不僅適用于模擬負載,其逆變并網結構也是新能源并網的主要組成部分。逆變并網系統及其控制技術也是目前新能源發電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1-4]。為解決并網電流畸變問題提出來的電流環帶通調節器,可有效抑制并網指令電流中的諧波量,是提高并網電能質量的方案之一[5,10]。但BP調節器無法有效抑制電流環前向通道的擾動對并網輸出電流的擾動,尤其是非線性死區擾動對并網電流的干擾更是無法解決,因此引入線性定常擾動觀測器前饋控制方法[6-8],其是解決非線性系統或帶有非線性環節的系統以及多輸入多輸出耦合系統的線性解耦控制。

1 系統結構和控制模型

    圖1為單相電力電子負載(Single-phase Power Electronics Load,SPEL)主電路圖,整流側和逆變側獨立控制,逆變并網系統的控制目標為穩定直流母線電壓和單位功率因數并網[12],且盡量減小并網電流諧波總畸變率(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THD)。逆變側采用如圖2所示的雙閉環控制策略的系統結構。

dy3-t1.gif

    圖1中us1是被測電源電壓,is1是被測電源電流,us2是電網電壓,is2是并網電流。T1~T4是整流側開關管,L1是濾波電感;T5~T8是逆變側開關管,L和C組成差模濾波器;Cd是直流母線電容。

    圖2中dy3-t1-x1.gif是母線電壓指令,Udc是母線實際電壓,ev是電壓誤差,GV(s)是電壓調節器,dy3-t1-x2.gif是并網電流指令峰值,is2是并網電流,dy3-t1-x3.gif是并網電流指令,ei是并網電流的誤差,Gi(s)是電流調節器,ks是逆變器增益,τs是一階慣性時間常數,Id是母線電容與逆變器之間的直流側平均電流,kd是從并網電流峰值到直流側電流的傳輸系數,us2是電網電壓。

dy3-t2.gif

    fb是電網的基波頻率,為追求跟蹤效果,需足夠大的交越頻率fci;同時要求高頻濾波效果好,差模濾波頻率fLC越小于載波頻率fc越好;但為避免頻帶內諧波在fLC附近被放大,要求fLC離fci較遠;而fb與fc之間的頻帶是固定的。由圖3可知設計fci和fLC時矛盾,系統頻帶資源分配緊張。故存在兩個問題:(1)抑制并網電流中的諧波;(2)電流環設計頻帶分配緊張。基于此提出BP調節器。

dy3-t3.gif

2 BP調節器

    根據被控對象要求,整個系統通過調節器之后呈現帶通特性,故稱為帶通調節器,在基波頻率處增加一個二階諧振環節增大基波增益。BP調節器系統只響應系統頻帶內的基波頻率,抑制所有閉環系統頻帶之外的諧波分量,且頻帶很窄,緩解電流環頻帶分配緊張,圖4為電流環控制框圖。

dy3-t4.gif

    BP調節器設計為:

    dy3-gs1.gif

    BP調節器對應的閉環系統Bode圖如圖5。參數為ks=0.5,τs=0.000 05 s,L=10 mH。

dy3-t5.gif

    由圖5可知,閉環系統均呈現帶通特性,閉環系統相角在基波附近范圍內變化較快。離BP調節器諧振頻率越遠,BP調節器對其衰減越大,抑制能力越強。BP調節器只響應電流基波,對前向通道中的擾動無調節能力。對此提出擾動觀測器方法,通過分析推導,設計出狀態觀測器對擾動進行觀測,并通過前饋補償將前向通道的擾動量共同進行觀測后全補償。

3 擾動觀測器方法

3.1 擾動觀測器方法的原理

    如圖6所示,系統原有被控對象ΣP是可解耦的,尋找理想目標模型ΣI,它具有期望的對ΣP施控后的解耦輸入輸出特性。

dy3-t6.gif

    對于任意輸入函數u,都存在擾動Δ,當把Δ加到ΣI后,則ΣI的輸出和ΣP的輸出從外部看是完全等價的,則Δ和ΣI被稱為原被控對象的替代模型,記為ΣS

    設計狀態觀測器ΣO對ΣS的狀態觀測的值記為dy3-t6-x1.gif。觀測器的頻帶遠大于擾動的頻帶時,dy3-t6-x1.gif就是Δ的漸近估值。設計前饋控制器ΣC對擾動采用前饋補償,施加控制后ΣS與ΣI的輸入輸出特性相同。再將ΣC移植到ΣP,施控后的被控對象輸入輸出特性與目標模型相同。把ΣI設計成解耦,則ΣP也是解耦的,達到解耦控制。采用該方法實施解耦控制完全在線性系統范圍內,與被控對象本身是線性或非線性無關。

3.2 擾動觀測器方法在電流環中實現

    按照擾動觀測器方法的理論結合電流環被控對象與擾動的位置,設計BP調節器的控制框圖如圖7。將逆變器模型、濾波電感及電網電壓共同作為被控對象ΣP

dy3-t7.gif

    死區和母線電壓波動都包含在逆變器中,電網電壓及諧波屬于外部干擾。原被控對象中含有的擾動量被消除,電流環前向通道中只剩下期望的被控對象。綜上,采用擾動觀測器方法設計電流環消除前向通道擾動的控制方案,僅在線性系統理論范圍內設計,與含有擾動的被控對象的實際模型無關,不需要對被控對象中擾動量精確計算。

3.3 等效擾動觀測器設計

    等效擾動控制器的設計包括:理想目標模型的選擇、替代模型的建立、狀態模型的擴充、擾動觀測器的設計實現[9]。根據電流環前向通道中三個環節的形成原因與位置,選擇期望系統模型的傳遞函數降階后為:

    dy3-gs2-3.gif

其中A1=[0],B1=[ b0],C1=[1]。

    在ΣI上施加Δ后,并將Δ擴充為狀態量到替代模型為:

dy3-gs4-6.gif

dy3-t8.gif

    系統為額定狀態時,b0=ks/L=50,期望極點s1、s2分別取為-20 000、-20 000,代入參數后,得擾動觀測器為:

    dy3-gs7.gif

    BP調節器電流環通過電壓外環設計改善內環響應速度和準確性。整個系統功率守恒[12],電壓環可以補償內環的幅值衰減。電流環等效為一階慣性環節,時間常數τi=0.02 s,衰減系數ki=0.9,設計電壓外環調節器,根據實際參數得kd=0.39。將電壓環設計為近似典型II型系統,電壓調節器為:

    dy3-gs8.gif

4 系統仿真和實驗結果分析

    在Matlab/Simulink下進行仿真。參數如下:母線電壓中直流量為400 V,且含有10%的2次波動電壓;并網電壓峰值為311 V,且含有3%的同相位3次諧波;并網電流指令基波為5sinωt,并且含有20%的3次同相位諧波,死區時間為1 μs。

    由圖9可知,結合BP調節器和觀測器的電流環系統,抑制電流指令中的諧波,并且消除前向通道擾動對反饋電流的影響。對比可知,is2能夠準確跟蹤dy3-4-x1.gif基波分量,系統相位跟蹤嚴格為0°。

dy3-t9.gif

    在樣機進行試驗研究,參數與仿真一致,BP調節器和觀測器算法與仿真完全相同,實驗結果如圖10。

dy3-t10.gif

    從圖10中可知,反饋電流3、11、13 次諧波含量較高。3次諧波主要是并網電流指令中的諧波未被BP調節器系統完全抑制,經計算為0.87%。而11、13高次諧波主要是由于采用線電壓并網,電網中高次諧波含量較大,高次諧波由于頻帶較寬不易通過此條件下的觀測器前饋補償。圖10與仿真結果相比,并網電流畸變稍嚴重,THD值比仿真略高,符合非理想器件造成的誤差。

    實驗表明,針對BP調節器的電流閉環系統,通過擾動觀測器的前饋補償方案,有效地將電流環中的前向通道擾動進行了補償,大大減小了并網輸出電流的諧波含量。與仿真、理論分析結果保持一致。

5 結論

    對電子負載逆變側電流環BP調節器控制策略進行分析,可知此方法無法消除電流環中的前向通道擾動。基于此提出BP調節器結合擾動觀測器用于能饋式SPEL逆變側的控制策略,有效解決BP調節器帶來的不足。擾動觀測器方法對于解決含有非理想擾動的控制系統中,對消除擾動有良好的作用,完全基于線性系統理論,實現基于軟件算法,節省硬件資源。仿真和實驗都驗證了該策略能有效抑制逆變并網的電流諧波,對提高并網電能的質量有一定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 曾正.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用先進并網逆變器研究綜述[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33(24):1-12.

[2] RYAN M J,LORENZ R D.A synchronous-frame controller for a single-phase sine wave inverter[C].IEEE APEC.Vancouver:IEEE,1997:813-819.

[3] 趙清林,郭小強,鄔偉揚.單相逆變器并網控制技術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27(16):60-65.

[4] ZENG Z,YANG H,CHENG C,et al.Harmonic and reactive currents sharing by multi-functional grid-connected inverters in a micro-grid[C].Proceeding of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Machines and Systems.Sapporo,Japan:IEEE,2012:1-6.

[5] 陳增祿,班培剛,史強強.抑制并網逆變器電流諧波的帶通調節器研究[J].電網技術,2013,37(6):1706-1712.

[6] 陳良.基于擾動觀測器的非線性系統線性控制方法研究[D].蘭州:蘭州交通大學,2013.

[7] 馬鑫.等效擾動前饋非線性解耦方法在交流調速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13.

[8] 錢慧芳,陳增祿,馮智.一種非線性系統的線形定常控制方法仿真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學院學報,2005,19(3):354-357.

[9] 王孝武.現代控制理論基礎(第二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10] KHADEM S K,BASU M,CONLON M F.Power quality in grid connected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role of custom power devices[C].Proceeding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enewable Energy and Power Quality.Granada,Spain:ICREPQ,2010:1-6.

[11] 張興,曹仁賢.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及其逆變控制[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12] 黃朝霞.單相電力電子負載關鍵技術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

此內容為AET網站原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欧美日韩高清专区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高清 | 在线观看va | 台湾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 日韩黄色一级毛片 | 18video9ex欧美生活片 | 久久成人免费大片 |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久久 | 美女一级毛片 | 日韩精品三级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hd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国产播放 | 国产精品青草久久 |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 亚洲成人精品 | 久久全国免费久久青青小草 | 国产大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欧美大片无尺码在线观看 | 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 国产女人自拍 |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 美女一级免费毛片 | 国产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 | 美女舒服好紧太爽了视频 | 午夜影院黄| 亚洲精品国产啊女成拍色拍 | 国产亚洲精品日韩已满十八 | 成 人 免费 网站 | 亚洲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高清天干天天视频 | av毛片在线看 | 欧美色视频日本片免费高清 | 欧美在线1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视频 | 国产欧美一级片 | 天天舔夜夜操 | 97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