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封裝企業想干嘛?
近日LED封裝企業似乎都動作不小。上周醞釀提價驚爆眼球;在兩會前后舉國“供給側改革”、“去庫存”的大潮流下,封裝企業卻紛紛表示計劃擴產。
在去年,很多業內都表示,LED行業產能過剩,而在前一段時間舉行的某論壇上,眾多LED企業大佬卻稱2016依然將擴產,并表示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擴產。
LED行業是產能過剩還是需要擴產?是價格戰還是提價?毫無疑問,整體大勢的產能過剩和價格戰是不存在爭議的,那么眾多LED企業大佬提出的擴產和提價,是否可行,是否是根據市場需求擴產,亦或是希望規模優勢帶來的競爭優勢或者其他不能宣于口的原因,我們需要時間和事件來靜觀事情發展。
LED旺季不旺,今年力道明顯走弱
臺LED廠發展疲軟,利基市場能否扳回一城?
去年臺灣上游廠晶電、新世紀獲利大跳水,晶電每股虧損2.81元(新臺幣,下同)、新世紀每股虧損5.27元,僅剩下游封裝廠勉強維持獲利。而在即將進入的第二季,由于電視需求成長不大,照明企業仍然獲利空間低,旺季需求不如預期,今年力道明顯走弱。
反觀國內企業,從近日國內上市企業披露的一季度業績報告來看,情況要好得多。鴻利光電2016年1-3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727萬至6545萬元,同比增長110%至140%,長方照明凈利潤則同比增長77.69%-105.03%,國星光電比上年同期增長0%至10%,呈現略微增長,三安光電、澳洋順昌等上游廠商亦在馬不停蹄地收購、投資、擴產,LED產業恢復生機。
近兩年大陸LED廠商奮起直追,不僅在技術上趕超臺灣廠商,在價格上亦對臺灣廠商造成巨壓,去年上游價格暴跌對于全球廠家產生影響,在規模、產業鏈上優勢稍弱的臺企受全球經濟衰落及大陸價格戰的雙作用力擠逼,難以獲利,甚至連連虧損。臺灣廠商近年轉戰高附加值的利基市場,未來能否扳回一城,值得期待。
業績預喜,LED春天來了?
隨著2015年年報開始密集披露,2016年一季報預告也正式拉開序幕。據阿拉丁新聞中心不完全統計,截止4月7日,已有14家LED企業發布了一季報業績預告,其中10家預增,1家扭虧,預喜率高達八成,而業績下滑的僅有3家。
從這些數字不難看出,大部分LED企業在一季度的表現不俗,其中鴻利光電、聯建光電、長方照明、利亞德更是尤為亮麗,凈利潤實現翻倍增長。分析凈利潤暴增的原因無非有兩方面,一是因為去年完成了收購、資產重組等項目,二是實打實依靠主營業務來提振。
有業內人士樂觀地指出,歷經了2015年度的價格戰及行業劇烈洗牌,以及隨著下游有效需求的不斷增長,LED照明行業景氣度回暖有望延續下去,相關公司2016年業績值得期待,LED的春天是否即將來臨,我們拭目以待!
傳統照明企業轉型LED 發力效果凸顯
當業界都在關注三安,木林森以及雷士等大戶時,陽光照明去年突然像一匹黑馬一樣闖入大眾視野。雖然陽光照明也是傳統照明大戶,但其業績卻從未像去年一樣亮眼。銷售收入42.58億元,同比增長30.97%,LED光源及燈具產品收入31.14億元,同比增長91.80%。其外銷板塊去年更是奪得了照明行業的桂冠。
當LED替換潮來臨時,不少傳統照明企業都感受到了一種陣痛。佛山照明和雷士照明在轉型的關鍵時期,還發生了內亂,以至被競爭對手甩出了幾條街。而歐普,陽光和三雄上好發條,持續發力,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尤其是陽光照明的默默發力,在國外市場和工程市場迎來市場迎來紅利時,迎頭猛進,斬獲了令人艷羨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