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玩具產業一直是勞動力密集產業,但近年來發展持續下滑,硬有余,軟不足成為行業瓶頸,廠家們無不在尋找出路。而兒童娛樂行業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處在風口浪尖上的智能硬件行業正在給出答案。
玩具產業大幅縮水,連樂高都叫苦不迭
今年2月,彭博社指出,玩具巨頭孩之寶(HAS)、美泰(MAT)曾就潛在的合并交易進行過談判。而1932年成立的樂高公司,歷經近100年的發展卻在2015年5月被媒體報道指出,在面對互聯網和電腦游戲的競爭下,行走在倒閉邊緣。
高門大戶都難過年,小戶人家日子就更艱難。作為玩具生產基地,我國的東莞曾經是興盛一時的繁華之地。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東莞玩具行業鼎盛時期有4000家玩具生產商,還有2000多家與玩具制造相關的生產型企業。但在2005年之后,這個數字就一直在銳減。現在整個東莞與玩具制造相關的企業總數加起來也不夠1000家,縮水比例驚人。
都說兒童的錢最好賺,為何玩具產業發展卻趨冷?
從玩具產生的那天開始,人類就將玩具打上了一個硬件的烙印。無論是早期的木制玩具、紙質玩具、金屬玩具,還是后來的塑料玩具、毛絨玩具等等,這些玩具的形勢往往都單一、僅存在于一個硬件的概念,應用范圍非常狹窄,沒有個性、沒有獨立性,有的,只是千篇一律的形式和形態。早期看來這些玩具對孩子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但是伴隨這互聯網發展和智能硬件產品的逐漸崛起,兒童玩具硬有余、軟不足的詬病也就彰顯了出來。一件玩具動輒幾百上千,但能帶給孩子的新鮮感卻只是一時,用不了多久孩子便會厭倦。
針對玩具市場存在的這些問題,玩具企業也在努力的探尋變革方向。比如,跳蛙公司早在1995年就曾出產leap pad玩具,孩之寶的Furby菲比精靈也一度視為變革的典范,而Fisher-Price的新玩具則允許學齡前兒童對其進行簡單的編程,鍛煉邏輯思維。
突破傳統玩具窘境,到底該怎么做?
之所以說leap pad、Furby菲比精靈這類玩具是玩具企業變革的產物,是因為他們為玩具加入了互動的元素。迪士尼戰略與業務開發高級副總裁Daniel就曾把玩具分成四代,“第一代是傳統的玩偶,第二代是電子游戲機,第三代就是互動玩具。此后的第四代依然是互動玩具。”
LeapPad和Furby菲比精靈就是最早的互動玩具的代表。其中,LeapPad看起來象一本書,當孩子使用配套的筆點擊上面不同的內容時,可以聽到相關內容的聲音回饋。菲比精靈雖然最初只會說一種語言,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它可以通過和主人談話來“學習”英語和中文。2012年9月,孩之寶公司推出菲比精靈第二代產品,受到市場熱烈歡迎。
不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這些帶有觸屏的硬件設備進入到孩子的娛樂生活當中。雖然這是時代的趨勢,但不可否認,在孩子每天繃著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時候,其中隱憂也不少。一方面,這些硬件設備都是針對成人娛樂應用開發的,其中適合孩子的實在太少。另外一方面,這些硬件其實都是軟件的搭載平臺,真正的互動性很差,能夠滿足的就是讓孩子每天盯著一方小小的屏幕,“電腦眼”問題也著實開始令廣大家長頭疼。
那么,有沒有更新的針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玩具變革解決方案?或者說,有沒有如迪士尼戰略與業務開發高級副總裁Daniel所說的“第四代”互動玩具?
答案是肯定的。2011年時,迪士尼就發行過一款讓孩子們拿著《汽車總動員》里的小車在iPad 屏幕上開的游戲,iPad 上一條高速公路無線延伸,孩子們拿著玩具小車在上面開。而Toys For Bob則開發出了將玩具直接帶入進游戲的玩法。《小龍斯派羅:斯派羅的冒險》這款游戲的特點是,現實中的玩具真正在游戲中活了起來。通過NFC等無線技術,手里玩偶的形象就像通過傳送門一樣進入到了游戲中,會動會說話,真正“活了起來”。
這就是兒童娛樂市場的“TOY TO LIFE(游戲軟體+智能玩具)”模式,一個在國外被證實可行的玩具創新大變革。然而,在國內,并沒有公司拿出這樣的產品。
不過,騰訊開始改變這一現實。
3月25日,在UP2016騰訊互動娛樂年度發布會上,騰訊首度公開新業務模塊“智能硬件”,并同步發布首款自研兒童智能娛樂產品——《夢想召喚王》。這個全新的兒童智能娛樂產品由新一代陪伴+成長型玩具、同名動畫片以及移動游戲組成,用戶只需將玩具放置在召喚王座上,通過NFC和藍牙技術,英雄角色就會進入到虛擬游戲中,與用戶產生互動,共同冒險。
智能硬件時代,兒童玩具的出路在哪里?
騰訊要做的不止是玩具,不止是動漫,也不止是游戲…
甚至,《夢想召喚王》已經超越了“TOY TO LIFE(游戲軟體+智能玩具)”的范疇,而是作為IP生態運作所存在的。
智能硬件時代,兒童玩具的出路在哪里?
根據以往的行業發展來看,所有成功的案例運作都是建立在一個“內容+周邊”的基礎之上的。例如已經活了超過20年的hello kitty和叮當貓,沒有動漫的支撐,作為周邊的玩具市場不可能獲得長青的美譽。
在這個角度上,騰訊也沒有放過這條亙古不變的生存法則。相反,騰訊在“內容+周邊”的基礎上繼續深化,加上了屬于互聯網的專屬詞條——“玩具+游戲+動畫”。作為騰訊自研的首款兒童智能娛樂產品,《夢想召喚王》在同一世界觀和故事背景下,打造了玩具、游戲和動畫三種產品形態。用戶購買實體玩具后,即可通過配套底座內置的NFC(近場通訊技術)芯片及2.4G雙模藍牙與移動游戲連接,使對應的玩具形象實時進入到游戲中,陪伴用戶在冒險中不斷成長。從智能硬件的角度來看,《夢想召喚王》采用的是“軟硬結合”的模式:在制造硬件的同時,同步打造動畫和游戲產品,三種形式聯動為用戶提供完整的娛樂體驗。騰訊選擇采用這種模式切入硬件市場,無疑將充分利用長久積累的社交關系鏈與游戲研發優勢。
由此不難看出,騰訊要做的不止是玩具,不止是動漫,不止是游戲,而是一個融合了玩具、動漫、游戲于一體的虛實結合兒童娛樂新生態。這一生態的打造,在帶來新一代具有時代意義的智能玩具的同時,也揭開了IP生態運作的新玩法。正如騰訊互動娛樂市場部總經理高莉在UP發布會上所言,“騰訊互動娛樂也將以開放的生態,去探索智能硬件相關的業務。首先在硬件制造層面,我們歡迎更多專業的硬件廠商一起,打造全新的產品;另外,我們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娛樂內容和伙伴的加入,比如動畫片制作團隊、電視臺等等。”
眼下,政府開放二胎的政策下,可預見未來的兒童娛樂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其中這個需求包括的不只是數量更是一種新的形式。而像《夢想召喚王》這種“軟硬結合”的新生態智能化娛樂玩具,正是未來兒童娛樂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