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技術應用》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嵌入式技術 > 業界動態 > 2016物聯網版圖 物聯網奇點是否已經來臨

2016物聯網版圖 物聯網奇點是否已經來臨

2016-04-26
關鍵詞: 物聯網 大數據 AR 硬件

  arget="_blank">物聯網是世界上最讓人覺得疑惑的科技趨勢嗎?一方面,我們了解到它將要成為史詩般的存在,并且所有的預言都說它將帶來數百億互聯的設備,創造多達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但是,在另外一方面,終端用戶呈現出的主要感覺是“無聊”——現在的IoT感覺就是新互聯產品的說辭,其中很多似乎是用來解決平常的貴族問題的:其昂貴的設備使得它更傾向于“最好有”的類型,而非“必須有”的類型。而且,從所有的關于技術趨勢的演講來看,事情似乎以非常慢的速度在發展,每年的進展非常小。

  這個問題的一部分或許就是其中一種語義。盡管其設備的確屬于“最好有”的類型(在其本身就有非常大的市場),物聯網(定義為包含臺式機、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等在內的任何互聯的硬件)一個一個更加廣泛和深入的趨勢。它涵蓋了消費者、企業以及工業等空間。從更基礎的角度來看,物聯網是從任何物理對象到一個數字數據產品的轉變。一旦你將一個傳感器放置上去,一個物理對象(無論是像能遍歷你身體的藥丸那么小的物體,還是像樓宇或飛機那么大的物體)就開始像任何其他的數字產品一樣發揮功能——它發送有關使用、位置和狀態的數據;它可以被遠程追蹤、控制、訂制化以及升級;當和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起來,它可以變的智能、可控、協作以及自動化。一個全新的與世界交互的方式正在出現。當你將它考慮為所有東西都實現互聯后的“軟件占領世界”的最后篇章時,IoT的重要性或許能夠顯現的更加清楚。

  正如對大數據世界一樣,物聯網版圖的年度更新是一個觀察工業界在這方面所取得進展的大好機會。在2013年,我們嘗試說明物聯網的意義;在2014年底,IoT似乎已經達到了逃逸速度。在2016年,IoT承諾繼續飛速發展,但是在意料之中的是,物聯網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或許需要幾十年。

  是什么需要這么長的時間還記得1999的互聯網嗎?或則,如果你比較年輕,記得2007年的手機嗎?這些就是現在的物聯網所處的發展階段。在1999年,互聯網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Google和Amazon羽翼漸豐),但仍然經常讓用戶感到無奈(還需要撥號?)甚至害怕(把銀行賬戶的信息放到網站上,真的嗎?)。在2007年,手機已經取得了若干關鍵性的進展(更小的外形以及支持通過WAP站點連接互聯網)。而且第一款iPhone剛剛發布,但是仍然很難想象智能手機在未來所帶來的革命性影響。

  今天的IoT更多的是站在了一個轉折點上——“未來已經可看到,但時間節點并非均勻分布”。從可攝取的、可穿戴的以及AR/VR頭盔到互聯的家庭、工廠、無人機、無人車以及智能城市,一個全新的世界(和計算環境)正呈現在我們眼前。但是,它目前仍然還不能很好的提供服務。有兩大類原因減緩了該進程。

  其一是生態系統的不成熟——很多方面需要同時進行改變。這種場景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不僅僅設備要連接到互聯網,還需要設備之間無縫互聯。但現在互操作還不存在,而且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太多的標準,且大家對標準的看法不一。此外還有很多的其他技術難題。例如,從連接性來看,把設備,尤其是工業環境中(沒有蜂窩網或WiFi連接的潮熱環境以及遠離城市中心的環境),連接到互聯網還非常困難。很多大數據相關的問題也需要解決,包括如何在本地的在傳感器或網絡層處理數據來減少將大量數據發送到云的需求——現有的數據框架是否能夠應對對IoT所產生的大量數據也值得懷疑。安全和隱私問題非常重要,公司也剛開始意思到很多問題可能會出現——在不久的將來,很多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肯定就是安全和隱私問題。法律法規也需要進行修改:隨著無人機、UAV以及無人車的出現,現有法規會遇到很多新的問題,需要非常注意。所有這些都是可以解決問題,但解決問題需要時間。

  另外一類與一個事實相關:與互聯網不同,IoT不僅要處理數字信號,還需要處理實際的原子構成的物體。由于互聯網中的所有東西都是以數字形式存在的,它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機會來創建一個新的虛擬世界。與此相反,IoT與現實緊密相關,需要考慮物理定律、距離和時間等。

  在變為智能、協作的產品之前,互聯設備首先是硬件產品。正如很多新的IoT企業和VC在過去2-3年所必須學習到的一樣,創造一個很棒的硬件產品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而且這也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由于我們不能像編寫軟件一樣進行輕易的迭代,硬件是不存在最小可用產品或基本可用產品的。一旦產品開始生產,就沒有了回頭路——設計中的任何錯誤都需要重新走流程,導致幾個月的產品延期。至少根據我與很多企業家和VC的談話來看,一個IoT初創企業需要平均花費18-24個月才能生產出第一批產品(直觀印象,并非基于客觀數據)。無論裝備的過程多么困難,它還是只是其中一部分。發布緊接而來——盡管線上銷售非常好,為了真正開始銷售,公司需要與零售商進行合作。而這些零售商有它們自己的優先級和時間要求。初創企業或許再需要1-2年才能了解產品發布的全過程,并開始大批量銷售。所有的這些都會影響產品價格:由于各個各樣硬件設備的花銷以及零售商的額外壓力,初創公司的產品價格很難降下來。這又進一步減緩了消費者的接受速度(根據2016年的調查,高價格是影響消費類IoT產品使用的第一要素)。每一個初創公司都希望盡快進入產品的用戶體驗很好、公司可以從中獲利的階段。但現實是,現在的很多初創公司都還處在和生產以及銷售過程磨合的環節。

  此外,在AR、VR和無人機等新設備之外,很多新產品都是現存模擬產品的替代品。結果,IoT的大規模采用將會發生在這些模擬產品需要被替換的自然周期邊緣。當然,技術愛好者以及其他的科技迷不會等待,但大部分的消費者和企業都不可能一夜之間將現在的設備全部替換,尤其是在IoT設備很貴的情況下。消費者或許每年或每兩年換一次手機,但鎖、廚具以及汽車等通常都會使用十年以上。當然,很多初創公司也想到了基于現有硬件來設計它們的產品。因此,使用IoT設備仍然有捷徑。但是,除非互聯已經植入到了下一代的家庭、汽車和工廠中,一個全新的IoT世界是不會實現的。

  生態系統的其中一部分或許會快速發展。例如,無人車可能會比預想的要早進入市場——有觀察員預測,在12-18月后,無人車將會在美國正式上路。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個過程可能會加速,尤其是如果制造商能夠證明無人車的安全性。但是,即使如此,我們的一些基礎設施仍然需要針對無人車進行改變。這或許需要若干年才能完成。

  維持初創企業“大爆炸”的狀態對終端用戶而言,IoT或許進展很慢,但IoT初創生態圈正在迅速崛起。這是一個非常廣泛的市場——存在很多相同的東西,但又在一定程度存在不同。然而,我們看到很多新的公司正在出現,而年輕的初創企業開始崛起。

  在2016年初,IoT領域的初創公司已經活躍了3-4年。孵化器(包括硬件相關的和Y Combinator及Techstars這樣的全棧企業)孕育了很多初創公司。眾籌提供而來早期的資金。中國的很多合同制造商就開始與初創公司合作并投資。Dragon Innovation這樣的服務提供商也開始投資。

  盡管硅谷仍然在孕育很多有想法的公司,IoT企業是一個更加廣闊、更加全球化的現象。Mattermak的IoT公司排行榜中,前一百名中的大部分都位于Bay Area之外。在2016年IoT版圖中,超過150家公司位于美國以外。在2016年的CES中,有160家法國初創公司參加。當然,中國已經整個硬件的生產基地。此外,硬件企業中還誕生了很多女性CEO。

  IoT領域中的風險投資也在持續增加:根據CB Insights,2013年18億美元,2014年25.9億,2015年34.4億。合約的數量則有所減少——2013年307,2014年380,2015年322。這表明越來越多的資金流向了更加成熟的公司。在18個月之前,相當一部分公司都還處在B輪融資的水平。但自從我們上一個版圖之后,這已經很明顯改變了。其中的例子包括Sigfox(2015年2月D輪1.15億)、3D Robotics(2015年2月c輪5千萬)、Peloton(2015年4月C輪3千萬)、Canary(2015年6月B輪3千萬) 、Netatmo(2015年11月B輪3.3千萬)、Athos(2015年11月C輪3.5千萬)、Greenwave(2016年1月C輪4.5千萬)、Jawbone(2015年1月E+輪1.65億)、FreedomPop(2016年1月D輪5千萬) 、Razer(2016年2月C輪7.5千萬)和Ring(2015年3月C輪6.1千萬)。

  然而,對于大部分的VC而言,硬件還僅僅是一個嘗試。2015年的Fitbit IPO有效證明了IoT初創企業也可以廣泛成功并提供很好的金融數據。但是,傳統的風險投資仍然以懷疑的眼光來看待硬件初創企業,而IoT的投資也都是一種嘗試。現在的硬件初創企業不再像以前那樣迫切需要大量資金,但據我觀察,一個在美國的硬件初創公司仍然需要1千萬美金的融資才能走入正軌。

  幸運的是,戰略投資者和企業投資者已經開始大規模進入。根據CB Insights,最活躍的兩個企業投資者是Intel Capital和Qualcomm Ventures。而Cisco也出現在傳統VC投資的前10名。 Verizon Ventures、GE Ventures、Comcast Ventures和Samsung Ventures也十分活躍。Netatmo的B輪融資就是由Legrand發起,而Sigfox的D輪融資是由Telefonica和其他通信公司發起。亞洲的投資人也開始變得活躍——例如Foxconn和新加坡的EDBI開始投資。

  如果美國的風險投資市場繼續低迷,其對IoT生態系統的影響也會是很大的。當市場困難時,正在崛起的領域最可能受影響,而企業和外國的投資者也會在這段時間變得不再活躍。但或許初創企業不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現在,隨著初創階段已經度過,而資金已經充足,我們不能接受所有新的IoT初創公司同時出現在市場上。類似消費者IoT市場這樣的領域已經過過分擁擠,增加了失敗和重組的情況。IoT的企業和工業端越來越開放,但現存的很多企業已經運行了幾十年。

  正如之前的版本,該圖表劃分為了不同的板塊:水平和垂直的。每一個區域都能看到好多活動,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內容還沒有被很好的集成在一起,有些垂直的應用并非基于下面的水平區域。但是,我們對全棧IoT初創企業進行了特別關注——由于沒有統治性的水平平臺、成熟/便宜/可靠的組件,初創公司傾向于自己構建很多東西:硬件、軟件、數據/分析等等。此外,由于很多消費者還處在了解IoT的階段,如Helium這樣的企業級IoT公司還擁有一個專業的服務機構。這是一個典型的在早期市場中的初創公司的特性,而且我們也期待很多這樣的公司慢慢改變,能夠將來徹底拋棄他們業務中的硬件部分。

  與巨人跳舞為了更好的了解IoT生態系統,意識到大公司在其中無處不在是很重要的。僅僅看一眼2016年的IoT版圖就可以發現,大公司幾乎深入到了每一個種類。

  在互聯網發展的時代(90和00年代),動態也會出現,但簡單、粗暴——一方面,有破壞者;另一方面,有被破壞者。在IoT的時代,事情變得更加復雜——一些互聯網時代的初創企業已經成長為了大公司,究竟誰來“撕裂”誰是很難預測的。

  大的科技和通信公司已經參與到IoT中。他們認為,在未來若干年,IoT的時代一定會來臨。在某些情況下,宣言很可能會先于現實,但趨勢已經很明顯。Intel、Qualcomm和ARM等芯片制造商正在激烈競爭IoT芯片市場。Cisco也開始關注IoT,并花費14億美元收購了初創公司Jasper。IBM也宣布投資30億用于新的IoT業務單元。AT&T與美國汽車制造商前十名的8名達成合作關系。很多通信公司也將5G網絡視為IoT的骨干網。Apple、Microsoft和Samsung已經積極參與,并提供了平臺(Apple的Homekit、Samsung的SmartThings、Microsoft的Azure IoT)和終端產品(Apple Watch、Samsung的Gear VR以及Microsoft的HoloLens AR頭盔)。Salesforce在幾個月前也發布了IoT云。這一列表還在不斷增加。

  考慮到其潛在的影響,Alphabet/Google和Amazon或許需要單獨介紹。從Nets、SideWalk Lab、無人車到Google Cloud,Alphabet覆蓋了生態系統的很多方面。而Amazon的AWS不斷保持創新,發布包括新的IoT平臺在內的很多新產品,其電子商業模式對于IoT產品發布也十分重要。此外,Echo/Alexa對于智能家庭行業也帶來很大沖擊。這兩大公司正以初創公司的速度發展,擁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和高層次人才。

  在技術領域之外,很多傳統的企業巨人從IoT收獲很多,也有很多憂慮。這可能是一個需要重新思考所有問題的機會。IoT將會使得大公司從產品為中心的模型轉向以服務為中心的模型。在IoT的世界中,大公司能夠直觀了解客戶使用產品的情況;他們將能夠根據需求訂制化產品和服務;他們將能夠預測產品何時會失效,并需要支持;他們也有機會通過使用、開發訂閱模型和直接的長期關系來控制客戶。這些改變的影響將會是巨大的。另外一方面,威脅也很大——例如,隨著無人車變成現實,汽車產業將會如何變化呢?老的汽車企業是否會淪落為零件供應商呢?

  這些公司能夠在IoT世界中茁壯成長的機會就在于他們轉變為軟件公司的能力。一些傳統工業的公司已經擁有了自己的軟件團隊——例如,Bosch Software Innovation或General Electric如何在硅谷招聘數百名軟件工程師的。因此,這并不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很多公司會堅持做到。

  對于初創公司,這意味著什么呢?當然,來自大公司的興趣帶來了很多收購的機會。大的科技公司已經進行了激烈的收購過程,而大的傳統公司也需要通過收購來轉型為軟件公司。但另外一方面,對于試圖堅持自己發展的初創公司而言,發展之路就會變得狹窄,并需要靈活的策略。大公司肯定不會構建每一個單獨的互聯產品,但他們同時也會優先占領大的市場空間。或者,他們也會愿意花費高薪聘請頂尖人才——幾個月以前,Uber就從 Carnegie Mellon招聘了40個機器人研發人員來研究無人駕駛。對于年輕的初創公司而言,成功之路必然是避開大公司的市場,與大公司合作參與它們的制造和發布過程。

  結論IoT的時代即將到來。盡管困難很多,但正如我們的版圖中所展示的,全世界范圍的初創公司和大公司正在積極努力,使得IoT的世界必然會到來。IoT的進展看起來很慢,但當一個人停下來思考互聯世界所需的改變時就會發現,IoT發展很快。很多10年看起來像科幻小說的情景現在已經成為了現實,而我們也開始越來越接近被互聯的物體、無人機和無人車所包圍的場景。更大的問題是,我們的社會是否已經為這樣的改變做好準備。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精品亚洲 | 亚洲 欧美 中文字幕 | 国内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九九热视频 |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 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 |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 欧美怡红院在线 | 免费看一片| 国产日韩在线播放 |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播放 | 久久国产视频网站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 欧美综合图片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 性感毛片| 欧美日韩精彩视频 | 久久久黄色片 | 免费真实播放国产乱子伦 |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 成人免费a视频 | 男人天堂新地址 | 成人在线播放 |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400条 | 免费观看a级网站 | 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久久影视 | 日韩精品一级a毛片 | 特级aa一级欧美毛片 | 美国毛片免费看 | 欧美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看 | 欧美成人性做爰网站免费 | 亚洲字幕波多野结衣作品 |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 国产免费自拍 | 亚洲精品久一区 | 成人做爰视频www在线观看 | 欧美久在线观看在线观看 | 日本卡一卡2卡3卡4精品卡无人区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国产国语高清在线视频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