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從未像現在這樣引起人們的關注。
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系統推進智能制造發展元年。“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促進機器人等產業發展壯大。
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許多國家紛紛將發展機器人產業上升為國家戰略,并以此作為保持和重獲制造業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如德國“工業4.0”、日本機器人新戰略、美國先進制造伙伴計劃等國家級政策層出不窮。
由于勞動人力短缺與人口紅利流失,全球機器人市場需求仍在加速增長。瑞士Pictet資產管理公司預計,今后10年,全球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速度將達到世界經濟增速的4倍。
自2013年起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2014年銷量達到5.7萬臺,同比增長56%,占全球銷量的1/4,機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增加到36。
作為制造業大國,在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日益迫切的背景下,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開始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將機器人作為重點發展領域的總體部署,引導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為“十三五”期間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描繪了清晰的藍圖。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六軸及以上機器人5萬臺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培育3家以上的龍頭企業,打造5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平均無故障時間達到8萬小時……
如何評估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現狀,確定合理發展目標?為了確保《規劃》的實現,還有哪些工作需要推進?請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的解讀。
了望智庫:有業內人士稱,未來五年,是中國的機器人產業承前啟后的關鍵期,發展機器人產業有哪些重要意義?
辛國斌:機器人既是先進制造業的關鍵支撐裝備,也是改善人類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點,其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高端制造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大力發展機器人產業,對于打造我國制造新優勢,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改善人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明確指出,我們不僅要把我國機器人水平提高上去,而且要盡可能多地占領市場。
“十三五”時期是決定我國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時期,正確認識我國機器人產業“十三五”期間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科學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對于及時搶抓重大發展機遇,保持產業健康快速發展,全面推進智能制造的實施,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了望智庫:中國機器人規模化應用的普及速度,以及機器人使用量的年均增幅,曾雙雙創下了世界第一。但是不可否認,中國機器人產業也有一些短板。如何評估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現狀?
辛國斌:當前受相關政策的扶持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拉動,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繼續保持了較快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2996臺,同比增長了21.7%。按照中國機器人聯盟統計的數據,2015年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共生產銷售22257臺,同比增長了31.3%,自主品牌的增長幅度要高于整個機器人增長的幅度。
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11497臺,同比增長19.9%,同時服務機器人在科學考察、醫療康復、教育娛樂、家庭服務等領域已經研究出一系列代表性產品,并實現應用。
雖然我國機器人產業已經取得了較快的發展,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新動向。
一是機器人關鍵零部件雖然有所突破,但是高端產品相對來講還是比較缺乏。
二是部分產品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但是創新能力亟待加強。
三是各地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但是低水平重復建設的隱患逐步顯現。
四是龍頭企業正在崛起,但是小、散、弱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
五是第三方檢驗機構雖然已經建立,但是機器人的標準、檢測認證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健全。
了望智庫: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促進機器人等產業發展壯大。《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做出了機器人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和目標,請簡要介紹一下。
辛國斌:《規劃》本著立足當前、兼顧長遠的指導思想,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我國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堅持市場主導、創新驅動、強化基礎、質量為先的原則,提出我國機器人產業 “兩突破”、“三提升”,即實現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實現機器人質量可靠性、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大幅度提升。
《規劃》提出了產業發展五年的總體目標,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明顯增強,產品性能和質量達到國際同類先進水平,關鍵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滿足市場需求。
到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年產量達到10萬臺,其中六軸及以上機器人達到5萬臺以上;服務機器人年銷售收入超過300億元,在助老、助殘、醫療康復等領域實現小批量生產及應用;要培育三家以上的龍頭企業,打造五個以上機器人配套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平均無故障時間要達到8萬小時,智能機器人實現創新應用;機器人應用關鍵零部件在六軸及以上機器人中實現批量應用,重點行業實現規模化應用,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
了望智庫:為了確保上述目標的實現,還需要推進哪些工作?
辛國斌:加快貫徹落實《規劃》的主要任務和政策措施,我們要集中各項政策資源,加快落實規劃提出的五項主要任務:
一是推進重大標志性產品的率先突破,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現代服務、特殊作業等方面的需求。突破弧焊機器人、真空機器人、全自主編程智能工業機器人、人機協作機器人、雙臂機器人、重載AGV、消防救援機器人、手術機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務機器人、智能護理機器人十大標志性產品。
二是大力發展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全面突破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伺服電機和驅動器、高性能控制器、傳感器和末端執行器等五大關鍵零件。
三是強化產業基礎能力,加強機器人共性關鍵技術研究和標準體系建設,建立機器人創新中心,建設國家機器人檢測評定中心。
四是著力推進應用示范,圍繞制造業重點領域實施應用示范工程,針對工業領域以及救災救援、醫療康復等服務領域,開展細分行業的推廣應用,培育重點領域機器人應用系統集成商及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
五是積極培育龍頭企業,支持互聯網企業與傳統機器人企業跨界融合,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帶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局面。
了望智庫:《規劃》的出臺是為了從長遠上推進機器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在“十三五”時期,如何讓政策形成合力,把機器人產業發展目標落到實處?
辛國斌:我們將認真貫徹《規劃》提出的政策措施,推進機器人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具體來說: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和資源整合,統籌協調各部門資源和力量,加強對區域產業政策的指導,引導機器人產業鏈及生產要素的集中集聚。
二是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利用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工業轉型升級、中央基建投資、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等政策措施,支持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研發、產業化和推廣應用。
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機器人企業,直接融資和并購,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符合機器人產業鏈特點的產品和服務,推廣機器人租賃模式。
四是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制定工業機器人產業規范條件,促進各項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研究制定機器人認證采信制度。
五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組織實施機器人產業人才培養計劃,加強機器人專業學科建設,加大機器人職業培訓教育力度。
六是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充分利用政府、行業組織、企業等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技術、標準、知識產權、檢測認證等方面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是中國制造向智能制造轉型的關鍵一年,相信在政、產、學、研、融、用各界的通力合作下,通過認真貫徹落實規劃的各項任務和政策措施,我國機器人產業將在“十三五”期間實現新的突破,取得更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