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為公司在美國和中國對三星公司提起知識產權訴訟,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對華為進行賠償,成為最近熱議焦點。此次華為訴三星事件表明,中國的一些專利也開始在其他市場遭到侵犯,這意味著,中國正逐漸成為知識產權大國,但在為這個轉折點到來感到高興時,一些專家認為,中國在專利質量和結構 分布上,還存在一些瑕疵和爭議。
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局長呂國強舉例說,從知識產權的數量來講,中國現在已成為一個大國。不管是專利也好,商標也好,商標方面我們已經是全球連續14年全球第一。但在專利的一些核心技術方面,跟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差距。2015年中國的PCT(專利合作協定)國際專利申請是2.9萬件,而美國是5.4萬件,日本也有4.3萬件。在這2.9萬件國際專利中,將近6000件是由華為、中興創造。
呂國強是在5月28日“上海論壇2016”的高端圓桌會議“多維角度:知識產權與創新”做出上述表述的。
“上海論壇2016”的高端圓桌會議“多維角度:知識產權與創新”
在這個論壇上,來自美國和中國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企業對中國目前的知識產權發展及其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討論,會議由第一財經首席顧問、前FT中文網總編輯、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張力奮全程主持。
華為訴三星是聰明之舉
知識產權是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創新引領發展的趨勢更加明顯,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更加突出,國家圍繞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
“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去年底,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建設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知識產權強國。
地方上,2012年7月,上海發布《上海知識產權戰略綱要(2011-2020年)》,提出以建設亞洲太平洋地區知識產權中心為目標。呂國強表示,現在上海的科創中心建設在知識產權工作方面,就主要圍繞著這一目標在努力。
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知識產權飛速發展。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提供的數據,2014年和2015年中國知識產權在注冊和登記、申請上的總量達到了全 球第一,超過了美國和日本。以上海市“十二五”期間知識產權主要指標為例,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發明專利申請量達到194547件,比五年前增長了 108.6%;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4855件,增長了114.9%。
在知識產權糾紛上,以前一般都是外國人告中國的公司比較多。這次華為起訴三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反映了中國知識產權的增長速度。
呂國強表示,從最近幾年情況來看,這種情況確實已經發生變化,這跟中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有關。華為是中國企業在創新方面的一個杰出代表,華為的PCT申請量這幾年連續在全球都是第一。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隨著中國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這種國際間的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的訴訟也將會越來越多。
在上述論壇上,美國前商務部副部長、Cravath, Swaine & Moore合伙人David J.Kappos表示,這確實是一個轉折點,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華為是少數幾家中國企業中能夠在創新上面投入巨資的一家企業,他們希望獲得投資 回報。華為采取的這一訴訟行動,是在捍衛自己的知識產權利益,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舉措,而且這對于“創新”的保護是極其重要的。同時David J.Kappos提出,中國應該避免進入這樣一種陷井,什么都跟著美國走,也就是說,中國不要追隨美國所有在標準制定方面的流程。
專利重數量而輕質量
雖然中國專利申請量已達世界第一,但中國目前的專利申請質量還是不能令人滿意。呂國強表示,中國企業在專利的一些核心技術方面跟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像華為、中興這種愿意在研發上面投入巨資的企業,在中國還是鳳毛麟角。
呂國強表示,在專利的質量方面,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在國家政策上,包括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時,要更加注重鼓勵中國企業更多地在知識產權原創方面有更大的投入。
David J.Kappos談到,中國在過去幾年當中的商標侵權行為呈爆發式增長,尤其是商標搶注的行為此起彼伏,非常頻繁。許多希望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國公司發現 他們的商標已經被很多本地企業所搶注,尤其是惡意的搶注。所以建立起一個更為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標體系,鼓勵創新,十分重要,它能夠讓中國更多的本土商標獲得獨特的保護地位,也能夠讓更多的外國企業獲得信心,并且能夠吸引更多來自于外國的投資。中國應該對“商標搶注”持“零容忍”的態度。
David J.Kappos認為,現在關于專利申請“數量”的問題,中國應該沒有問題了,目前對中國來說應該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將關注的重點從數量轉向質量。
參與人士認為,政府部門在知識產權方面有一些不恰當的鼓勵,可能是造成中國現在專利質量不能很快提高的一個原因。比如:很多地方政府現在把專利 注冊申請的數字和創新直接掛鉤,專利的申請量幾乎等同于該地區創新指標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甚至企業在專利申請上也得到了很多地方政府的激勵,包括在資本上的激勵。因而,很多公司本來只想申請一件專利的,但是既然政府有補貼,這些企業就把一件專利拆分成四五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