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二十研究所獲悉,我國自主研制的海軍某平臺信息化彈藥解碼芯片測試成功,標志著該型彈藥主控系統的核心器件實現100%國產化。
目前,我國年均進口芯片所需外匯達2000多億美元,金額遠超原油。“自主芯難求”是我軍系統核心器件國產化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中國電科第二十研究所所長助理、導航事業部主任任 小偉說:“通過技術創新、自主研制打破國外的技術封鎖和產品禁運,從根本上解決裝備核‘芯’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對保障我軍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具 有重大意義。”
如果說發動機是船艦、飛機的“心臟”,那么芯片就是所有整機裝備的“中樞神經”。中國電科最新研發出的解碼芯片,集成了PLL、LDO、時鐘振蕩器、EFUSE存儲器等多個模擬模塊的數模混合芯片。作為海軍信息化彈藥最核心的組成部分,該芯片以單一、最小化芯片替代原解碼器系統中進口采購的FPGA、單片機和FLASH等核心器件,有效破解“進口芯”受制于人的局面,迅速提升了信息化彈藥解碼器系統穩定性、可控性和安全性,大大降低了系統成本和調試時間。
據了解,某型信息化彈藥是海軍某平臺配用第一型信息化彈藥,該型信息化彈藥主控系統自主研發成功,對以全艦指揮作戰系統為核心的中國海軍全面作 戰效能提升有里程碑意義,標志著海軍某平臺精確打擊能力由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該型信息化彈藥解碼芯片的研制成功,使該型彈藥主控系統成功實現芯片化, 為我海軍某平臺信息化彈藥微系統的研制打下堅實基礎。
該芯片研發項目組先后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題,并在一年內完成了芯片的設計和系統聯調測試。中國電科第二十研究所副所長房屹光表示,該型芯片的 研發成功,標志著中國電科第二十研究所實現軍品業務新增長。預計隨著未來精確制導技術的迅速發展,該芯片將在國防建設上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真正為海軍 “挺進深藍”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