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落下帷幕的2016夏季達沃斯論壇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恐怕要數那兩個美女機器人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所研發的美女機器人“佳佳”和日本東芝公司的女機器人Chihira Aico,一經亮相,便引發無數話題,媒體紛紛冠以“高顏值機器人”、“女神機器人”的名頭,網友不禁感嘆:“如今連機器人都要看臉了嗎?”其實不然,在機器人的設計中外觀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還是它能為人類做些什么吧。
目前的機器人主要分為兩種,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那些層出不窮的美女機器人大多屬于服務機器人。雖然大眾普遍對服務機器人更感興趣,但現如今的全球機器人市場主要還是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其占市場份額80%。而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中,中國已逐漸占據市場份額大頭。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統計,2013年,中國銷售工業機器人3.7萬臺,同比增長60%,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市場。2014年,中國市場共銷售工業機器人5.7萬臺,較上年增長56%,約占全球市場總銷量的四分之一,已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2015年國產工業機器人銷量繼續增長,全年累計銷售7.5萬臺,同比增長54%,雖然增速較前兩年明顯回落,但在宏觀經濟增長總體趨緩的背景下,中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正急速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幾乎占據了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半壁江山“。2014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量將達到7萬臺,占有率高達56%。中國工業機器人的保有量也在不斷增加,預計至2016年保有量將超過13萬臺。但在這龐大的數字中,有三分之二是購買的外國生產的機器人。
目前,我國新增工業機器人中超過70%依賴進口,國內市場高端機器人應用領域幾乎被國外品牌壟斷,國產機器人則以搬運和上下料機器人為主,處于行業低端。國外龍頭企業紛紛將中國市場視作“主戰場”,在我國建立生產基地,憑借已有的技術優勢,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國產機器人一些核心部件主要從日本、美國和歐洲進口。這些因素都使得我國機器人產業長期受制于人。上海交通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博士頓向明分析:“如果國產機器人未來5年內仍然找不到準確的市場定位,很快會被市場淘汰,再大的蛋糕也吃不到?!?/p>
面對這些問題,國家也推行了許多政策,扶持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2016年5月,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了《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提出了未來5年的發展目標,將形成較為完善的機器人產業體系,技術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能力將顯著增強。目前我們能夠看到,隨著國家政策的落實,全國各地機器人產業園紛紛建立,深圳、湖南等地的機器人智能制造產業園崛起。產業園區的優勢在于能夠集中資源,孵化培育有發展潛力的中小科技企業,同時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為企業獲得更多競爭力。此外,中國企業也紛紛與國外企業尋求合作,上文所述的美的與卡庫的收購若能達成,也將會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創造力。
可以預計,未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將占據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機器人產業的火爆絕不是曇花一現,中國企業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身研發創新能力,占據國際高端市場,把握這個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