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為防止汽車自動駕駛系統所使用的通信網絡受到黑客攻擊,聯合國下轄制定汽車國際法規的相關機構將于11月通過汽車自動駕駛安全標準。
據報道,該標準由在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中處于領先的日本和德國主導,主要包括阻止黑客攻擊的措施及探測到攻擊時警告司機并防止失控的措施等。該機構將要求各汽車廠商依據新標準采取具體措施。
今年初在日內瓦舉行的“聯合國世界車輛法規協調論壇”上,日本和德國率先就自動駕駛行業共同標準率先提出了方案,并力圖使這一標準成為全球性通 用的標準。該方案指出,制定標準的第一步目標是最早能在2018年完成高速公路上不用操作方向盤進行超車和并道的相關規則制定。
自動駕駛作為交通應用領域的一項新興技術,目前還沒有與之相適應的完整的法律法規,一些傳統的技術標準甚至制約了自動駕駛的發展普及。
據了解,聯合國相關機構自今年初起就在著手對包括《維也納公約》在內的一系列國際道路交通安全法規中進行調整修改,以適應自動駕駛發展的需要。 6月7日,在上海舉行的第二屆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及標準法規國際研討會上,聯合國汽車安全處官員Francesca Valsecchi透露,聯合國于3月最新修訂生效的法規中寫明,“允許駕駛員適時接管車輛的駕駛,不必隨時自行駕駛汽車”。
這一規則的修改相當于確認了自動駕駛的合法身份。因為根據1968年生效的《維也納公約》,在車輛行駛過程中駕駛員必須要能夠隨時控制車輛。這一規定的存在一度限制了自動駕駛技術的合法推行。
一位從事自動駕駛研究的技術人員向記者表示,未來自動駕駛領域的競爭實際上并不是技術之爭,而是標準之爭。“研究自動東駕駛的整車廠商、科研機 構、科技企業在技術目標上大同小異,但實現方式有很多種途徑,關鍵在于能否成為影響行業標準的主流技術。現在各國政府和大型的跨國汽車企業都希望能在標準 制定中獲得更大的話語空間,誰主導了標準誰就主導了市場。”
此前,日本政府曾主導日本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和日本汽車工業會等機構建立“自動駕駛研究所(暫稱)”,形成統一掌握聯合國和國際標準化組織 (ISO)的安全技術和通信標準規則討論的體制;并希望國內的大型車企能夠形成合力,搶先于歐美制定出自動駕駛汽車的行業標準。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也曾表示會在今年下半年出臺完整的自動駕駛汽車指南,從而加快行業的規范發展。
中國工信部的官員也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版的自動駕駛標準也正在緊鑼密鼓的制定當中。此前曾有工信部內部人士透露,包括自動駕駛技術標準在內的“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圖”研究已基本完成,將于8月對外發布。
記者8月24日向知情人士確認,上述路線圖的公布時間待定,但在今年6月相關部門就已經完成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標準體系框架的制定,不過具體的標準細則由于涉及到多個部門協作,工程量巨大,正在協調研究,估計耗時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