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外硬件設備及內容供應商都開始競相投資與布局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產業,中國企業在其中表現得尤為活躍。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共在VR/AR領域投資17億美元,其中近10億美元來自中國。
業內人士指出,當前VR技術的確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產業前景也比較誘人,但不可否認,硬件設備仍存在令使用體驗大打折扣的問題,軟件和內容的數量與質量也都存在較大欠缺,VR的快速發展需要整個產業鏈的成熟。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將消費者的好奇心轉化為實際需求,還需要開發商們下一番功夫。
現實資本進軍虛擬世界
這場虛擬與現實交互技術的熱潮始于2014年,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了VR設備制造商翹楚Oculus。Facebook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認為,VR和AR將會成為下一代平臺,成為人類與電腦互動的一種全新方式,甚至是與整個世界互動的一種新模式。
這種被扎克伯格稱為“夢想照進現實”的先進技術得到了許多科技巨頭的認同與支持,谷歌、微軟、蘋果都紛紛在VR/AR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和積極的自主研發,這在全球范圍內推動了VR/AR的商業化、普及化,中國在其中也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今年一季度全球在VR/AR領域的投資中,超過半數來自中國。例如MagicLeap這家被廣泛看好的美國AR創業公司,在今年2月新一輪融資中獲得7.93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谷歌和阿里。
同時,國內的許多VR設備及內容供應商也紛紛得到了巨額資本的支持,如VR硬件設備商暴風魔鏡、蟻視、樂相科技等今年收到多家公司跟投,VR電影內容商蘭亭科技也收到了千萬級別天使輪融資。
其中,2014年成立的暴風魔鏡以14.3億元的估值位居榜首。依托暴風影音的用戶群以及內容和視頻技術資源,暴風科技在VR/AR領域較早地進行了布局,并且推出了價格低廉的大眾化VR體驗硬件暴風魔鏡VR一體機,通過與智能手機上的應用軟件配合使用,可體驗VR視頻、游戲等,在國內VR市場處于領先地位。“暴風科技目前有200多萬的注冊用戶,我們的硬件設備,也就是暴風魔鏡VR一體機到目前為止已經累計銷售了300萬套,預計到今年年底,銷售量能夠達到400萬套。”暴風科技行業總監紀亞飛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公司目前涉及的業務包括VR產業鏈中的硬件、內容、平臺等諸多方面,并且仍在著力擴展。
充滿挑戰的孵化之路
當前,有輿論將2016年定義為“VR元年”。對于這一說法,有許多質疑的聲音稱所謂“VR元年”的概念已經多次被提出,但是均因為VR技術沒有得到切實發展與突破而紛紛幻滅。這一次VR是否能在世界的矚目中真正殺出一條血路?
紀亞飛認為,今年之所以被稱為VR元年,是因為VR技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能夠實現較強的現場體驗感和沖擊力,而且目前能夠看到,VR產業的前景非常誘人,于是風險投資和廠家都蜂擁而至。
同時,紀亞飛也承認,當前的VR技術水平使得體驗過程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沉浸式體驗造成的眩暈感很難完全解決,而且設備本身的體積、重量、外接的電纜以及數據線等問題都會令使用體驗大打折扣,在軟件和內容的數量與質量方面也都存在較大欠缺。“這個問題實際上和目前整個VR的產業鏈技術成熟程度有關。”紀亞飛說,“其實目前VR技術需要整個產業鏈的成熟,然后才能得到集中釋放和發展,而不能單單靠個別企業的技術開發來帶動。比如說,目前大家都在做VR一體機,而這對于需要配套使用的手機的CPU以及電池續航能力等都有要求,這些核心元器件如果發展不起來的話,整個VR產業也不會得到很好的發展。”
紀亞飛表示,目前,暴風魔鏡已經與高通簽訂合作協議,聯合開發VR一體機芯片,并且與LeapMotion在手勢操作系統方面展開深入研究,以求為移動VR 提供更好的交互體驗。在內容方面,暴風魔鏡在自有制作團隊基礎上投資了一些影視資源公司,聯合開發影片、游戲等相關內容。
北京商業干部管理學院教授賴陽指出,當前國內制造業處于轉型期,傳統產業很難找到好的投資項目,所以當下大多數企業都認為高科技將會成為新的增長點,于是VR/AR技術才在國內受到追捧。但是也不應忽視其中風險,比如技術本身的成熟需要一定的過程,而且VR/AR技術應用的場景對于網絡整體的建設水準要求較高,同時也要從硬件設施的更新換代、實際使用效果和產品的制作成本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對收益進行謹慎評估。“熱情高只是一種概念,但是要在這個領域創造收益回報還需要一個過程。”賴陽表示,雖然目前消費市場的熱情也有,但是大多數消費者還停留在好奇的階段,并不等于將來技術成熟了就真的會為此買單,該如何將好奇心變成需求,這還需要開發商們下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