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無人駕駛作為高科技產物一直以來受到眾人的追捧。然而特斯拉身為汽車界里的“時尚寵兒”,也憑借著“無人駕駛”俘獲不少拉粉們的芳心。可是好景不長直至上半年,無人駕駛這款黑科技卻為特斯拉帶來不少的麻煩,如今特斯拉在中國官網已將招牌技術“無人駕駛”更改為自動駕駛。最近,網間又一次興起了“無人駕駛”浪潮,難道特斯拉都不敢號稱的無人駕駛,如今有人讓它重見光日了嗎?
近日,一家名叫Nu Tonomy的軟件公司在新加坡“公測”了無人駕駛出租車。在這次“公測”中,Nu Tonomy公司使用了6輛經過改造的無人駕駛出租車,測試范圍限定在新加坡一個叫做“One North”的商業區,道路大概為2.5公里。為此次公測提供無人駕駛的出租車是雷諾Zoe和三菱iMi EV電動汽車通過合作完成的。Nu Tonomy公司負責提供汽車內的自動駕駛軟件,而每輛無人駕駛汽車配備了六套激光雷達檢測系統,車頂也有那種旋轉的雷達攝像頭;在其儀表盤上還多設置了兩個獨立攝像頭,用來檢測路面信息和紅綠燈變化。
可惜的是此次公測并沒有給無人駕駛技術帶來質的飛躍。據介紹,此次公測的車輛只能在固定的幾個點停車,它雖然可以識別行人、障礙物,但有時仍需要工程師的介入,比如在道路上突然駛出一輛汽車、或對面來車的情況時,工程師幾乎都要介入系統。
無人駕駛出租車暫時注定只是一個黑科技
無人駕駛作為企業創新的方向,讓很多企業對此孤注一擲,放手一搏。然而,無人駕駛出租車,到底有沒有市場,有沒有創新的未來,有多少人敢坐呢?看過下文,您心里便有答案。
1、識別技術是否可靠?
以特斯拉無人駕駛在美國發生的交通事故為例,特斯拉無人駕駛在白天光線良好的情況下,竟然對貨車白色車身產生了睜眼瞎。這不禁讓人對無人駕駛汽車傳感器識別技術的精度產生了懷疑。當然,除了自然條件因素,這其中也不排除人為因素,例如行人闖紅燈、橫闖馬路等等任何一個我們沒有考慮到的因素,都會直接影響著無人駕駛汽車的行駛安全,甚至會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這樣的無人駕駛,很危險。
2、法律很難規范保障
當出現交通事故是如何判定是無人駕駛汽車故障還是人為所致?若均是無人駕駛汽車碰撞,責任歸哪一方?若無人駕駛汽車撞上正常駕駛汽車,責任如何判定?若是有違法亂紀分子想故意以無人駕駛的技術來對他人進行危害,卻能夠安然無恙逃脫法律之外,法律如何保障?無人駕駛出現的問題并沒有得到相關嚴格的法律進行規范,是很難安全上路的,無論是對自己還是對他人。連行駛權利都無法保障了,這樣的無人駕駛,都不敢坐。
總之,無人駕駛還有很長的路要去探索,科技發展進入生活無可厚非,但是在大局還沒穩定的基礎上去發展會造成不少的問題是不能忽略的,無人駕駛需要共同努力,至少在現在出租車還是老老實實、安安穩穩的把乘客送到目的地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