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國電子作為我國門類最齊全的電子制造類企業和最大的信息技術中央企業,將智能制造作為集團的戰略新興業務,制訂了《中國電子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專項規劃》。中國電子一方面堅持全球戰略思維,開展高起點的國際化合作,先后與IBM、西門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強化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術合作與能力共享;另一方面利用其優勢資源與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期的各級政府聯手探索“中國制造2025”的央地合作新模式,加快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電子先后與湖南、遼寧、四川等多省市開展戰略合作。其中,中國電子與長沙市的“研究院+工業云”的雙輪驅動的央地合作模式已初見成效。
中國制造業正在經歷一個前所未有的寒冬!高端制造業向發達國家回流,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國家轉移。這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
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制造伙伴計劃、法國新工業計劃、韓國制造業創新3.0、日本工業創新3.0等,在這場全球范圍內的制造業轉型升級之戰中,中國如何從制造大國轉型升級為制造強國?在新一輪全球制造業的分工和競爭中搶得先機?
中國政府于2015年開始實施的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中國制造2025》,至今已一年有余。當前,對于正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期的各級政府,如何以智能制造為抓手,加快推進“中國制造2025”落地、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一道大命題。
9月6日~7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湖南省人民政府指導,長沙市人民政府、湖南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主辦(下稱中國電子),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承辦的2016中國(長沙)智能制造峰會在湖南長沙舉行。本次峰的主題是“智造轉型 湘約未來”,中國電子攜手長沙市政府為落實“中國制造2025”行動規劃開拓了新思路、提供了一種新模式。
央地合作 打造“研究院+工業云”合作新模式
如何在當前經濟下行、制造業低迷徘徊之際,抓住新一輪制造業革命的重大機遇突出重圍?
“找準定位 智造融合 建設長沙智能制造產業高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烈宏在本次峰會發表主題演講,分享了中國電子和長沙在智能制造方面的合作模式,取得的成績,以及中國電子在智能制造能力建設中的心得體會與實際成效。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劉烈宏
湖南長沙作為中部制造業的產業重地,擁有三一重工、中聯重科、山河智能、長城信息等龍頭企業。2015年,為搶抓智能制造轉型機遇,長沙迅速成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領導小組、專家顧問委員會,并于7月底頒布《長沙智能制造三年行動計劃》。
中國電子作為國內最大的國有綜合性IT企業集團,將智能制造作為戰略新興業務予以統籌規劃,充分結合IBM、Siemens等戰略伙伴的頂層設計能力與產業實踐經驗開展頂層設計,制訂了《中國電子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同時,在發展模式上堅持全球戰略思維,開展高起點的國際化合作,先后與IBM、西門子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IBM成立“CEC-IBM智能制造聯合創新實驗室”,與西門子成立“中國電子-西門子智能制造應用服務中心”,強化在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術合作與能力共享,相關合作成為中美、中德企業構筑跨界協同創新生態系統的典范。
中國電子的優勢資源恰恰與長沙智能制造發展所需不謀而合,中國電子與長沙市政府聯手探索“中國制造2025”央地合作新模式。
中國電子率先與湖南省和長沙市簽訂了智能制造戰略合作協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已經形成了“研究院+工業云”的央地合作的發展模式。具體來講就是合資成立智能制造研究總院,作為業務總體組織的平臺,建設長沙工業云,作為技術基礎設施的平臺,通過兩個平臺雙輪驅動,打通智能制造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服務鏈。
這種合作模式既發揮長沙市的政策優勢和工業基礎優勢,又發揮中國電子的專業優勢和市場化運作優勢,以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為載體,牽引更多國際國內頂級資源,形成政府、央企和國際合作聯合創新模式,形成“1+1+N”的智能制造產業生態。
劉烈宏結合中國電子與長沙的合作模式強調:“發展智能制造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為此我們在產業發展中重點做好五項結合:頂層設計與重點突破相結合、核心能力與解決方案相結合、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相結合、需求引領與能力供給相結合、產融聯動與生態培育相結合。”
通過一年來的努力,長沙已形成以三年行動計劃為牽引、以智能制造研究總院為支撐、以智能制造示范項目為帶動、以金融及產業政策為保障、以智能制造總體解決方案為推動力的智能制造產業立體發展體系。
長沙市工業云 產業生態的協調者
具體來說,圍繞企業智能化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共性問題,長沙市政府、中國電子、IBM公司攜手合作,以“集中公共投入,整合優質資源、新建增量、盤活存量、開放共享”為建設要素,啟動了長沙工業云平臺建設。
9月6日,2016中國(長沙)智能制造峰會上,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宣布長沙工業云平臺正式投入運營。“工業云可以通過‘互聯網+’,深度整合政府資源、企業資源、金融資本、人才智庫、大眾創新,構建開放、融合的信息化技術服務平臺,幫助工業企業打造從設計、研發、生產、營銷到售后等產品全生命周期鏈條,提升工業企業的協同創新力、整體競爭力。”胡衡華市長表示。
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
概括地說,長沙工業云平臺定位分為4個方面:互聯網+政務服務;互聯網+創新創業;互聯網+協同制造;互聯網+共享經濟。它是企業的“云超市”——降低信息化成本,變制造為“智造”、政府的好助手——助力政府提高服務效能;長沙工業云更是產業生態的協調者。
長沙工業云平臺架構示意圖
當前,以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和長沙工業云平臺雙輪驅動的央地合作模式已經初見成效;隨著這一平臺各種應用的深入推進,長沙市傳統工業轉型升級邁入一個新的階段,長沙市整體的制造業智能化水平也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市場牽引 以我為主 多路徑協同推進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出席本次峰會并致辭,期間在中國電子董事長芮曉武、湖南省副省長張劍飛等陪同下,深入中國電子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考察,聽取了長沙工業云平臺匯報,考察長沙推進智能制造的經驗模式,觀看智能機器人、示范生產線、智能物聯網等項目展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在2016中國(長沙)智能制造峰會上致辭
辛國斌副部長到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調研
辛國斌副部長在峰會上說到:“我國制造業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信息化并存,不同地區、行業、企業發展不平衡,關鍵技術裝備受制于人、共性關鍵技術亟待突破,智能制造的標準、軟件、信息安全基礎薄弱,系統集成解決方案提供能力不足等問題突出,這些矛盾和問題制約了我國智能制造的健康發展。推進智能制造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探索、試錯,難以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必須堅持不懈,系統推進。要加強智能制造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著力解決發展中的共性和基礎問題,以點帶面,不斷總結完善智能制造標準,加強工業互聯網和信息安全基礎,按照‘市場牽引、以我為主、多路徑協同推進’的發展思路,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智能制造發展道路。”
辛國斌副部長對長沙探索的“可落地、可復制、可量化、可考核”的發展模式予以贊賞,對中國電子以五個“相結合”推動產業發展的做法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中國電子與長沙市政府聚力建設的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在推進智能制造中具有引導、示范意義,希望研究總院能夠充分發揮中國電子的產業資源優勢,結合長沙市發展特點,為智能制造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
展望未來,劉烈宏說到:“中國電子將和長沙一同努力,攜手各界合作伙伴,將工業云平臺切實打造成面向企業服務的公有云形式的數字化工廠解決方案,共同為企業拓展價值鏈,構建資源共享,價值共贏的產業生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