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DL 語言的英文全名是 Very High 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1.4420) Description Language ,即超高速集成電路硬件描述語言。 HDL 發展的技術源頭是:在 HDL 形成發展之前,已有了許多程序設計語言,如匯編、 C 、 Pascal 、 Fortran 、 Prolog 等。這些語言運行在不同硬件平臺和不同的操作環境中,它們適合于描述過程和算法,不適合作硬件描述。 CAD 的出現,使人們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建筑、服裝等行業的輔助設計,電子輔助設計也同步發展起來。在從 CAD 工具到 EDA 工具的進化過程中,電子設計工具的人機界面能力越來越高。在利用 EDA 工具進行電子設計時,邏輯圖、分立電子原件作為整個越來越復雜的電子系統的設計已不適應。任何一種 EDA 工具,都需要一種硬件描述語言來作為 EDA 工具的工作語言。這些眾多的 EDA 工具軟件開發者,各自推出了自己的HDL 語言。
HDL發展的社會根源是:美國國防部電子系統項目有眾多的承包公司,由于各公司技術路線不一致,許多產品不兼容,他們使用各自的設計語言,使得甲公司的設計不能被乙公司重復利用,造成了信息交換困難和維護困難。美國政府為了降低開發費用,避免重復設計,國防部為他們的超高速集成電路提供了一種硬件描述語言,以期望 VHDL 功能強大、嚴格、可讀性好。政府要求各公司的合同都用它來描述,以避免產生歧義。
由政府牽頭, VHDL 工作小組于 1981 年 6 月成立,提出了一個滿足電子設計各種要求的能夠作為工業標準的 HDL 。 1983 年第 3 季度,由 IBM 公司、 TI 公司、 Intermetrics
公司簽約,組成開發小組,工作任務是提出語言版本和開發軟件環境。 1986 年 IEEE 標準化組織開始工作,討論 VHDL 語言標準,歷時一年有余,于 1987 年 12 月通過標準審查,并宣布實施,即 IEEE STD 1076 - 1987[LRM87] 。 1993 年 VHDL 重新修訂,形成了新的標準,即 IEEE STD 1076 - 1993[LRM93] 。
從此以后,美國國防部實施新的技術標準,要求電子系統開發商的合同文件一律采用 VHDL 文檔。即第一個官方 VHDL 標準得到推廣、實施和普及。
HDL 語言在國外有上百種。高等學校、科研單位、 EDA 公司都有自己的 HDL 語言?,F選擇較有影響的作簡要介紹。
Candence 公司是一家著名的 EDA 公司,財力雄厚。該公司的 Verilog HDL 于 1983 年由 Gate Way Design($9.9900) Automatic 公司的 Phil Moorby 首創。他在 1984 - 1985 年間成功設計了
Verilog-XL 仿真器,于 1986 年提出了快速門級仿真的 XL 算法,使 Verilog HDL 語言變得更加豐富和完善,從而受到了 EDA 工具設計公司的青睞。 1989 年 Candence 公司購買了 GDA 公司, Verilog HDL 語言從此變為 Candence 公司的 " 私有財產 " ,成為 Candence 公司的 EDA 設計環境上的硬件描述語言。經過 Candence 公司的努力, Verilog HDL 于 1995 年成為 IEEE 標準,也是民間公司第一個硬件描述語言標準,即 Verilog HDL 1364 - 1995 。由于 Verilog HDL 語言從 C 語言發展來,所以有 C 語言基礎的設計人員能夠較快入門。
ALTERA 公司是一家半導體器件公司,其 CPLD 器件在世界市場上占主導地位。這家公司不僅是硬件生產廠商,也是 EDA 工具開發商,它的 EDA 工具 MAX+plus II 、 Quartus 由于人機界面友好、易于使用、性能優良,而受到 FPGA 、 CPLD 器件設計人員的歡迎。運行在 MAX+plus II 環境下的 VHDL 語言具有 C 語言設計風格,好學好用,因此被眾多用戶使用。
HDL語言來自不同地方,由不同語言演變而來,為了各平臺之間相互轉換,又推出了EDIF ( Electronic Design($9.9900) Interchange Format )。它不是一種語言,而是用于不同數據格式的 EDA 工具之間的交換設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