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7納米晶圓制程進度飛快,繼先前傳出要在2018年第1季放量生產7納米芯片、比英特爾(Intel Corp.)足足快三年之后,最新消息顯示,臺積電內部預估,7納米最快明(2017)年4月就可開始接受客戶下單。
25日報道,臺積電研發單位已在內部會議中,揭露未來幾年的最新研發藍圖,根據幾名資深高層的說法,該公司今年底就會轉換至10納米,7納米則會在明年 試產、估計明年4月就可接單,而16納米FinFET compact制程(FFC,比16FF+更精密)也將在今年導入。7納米制程可大幅提升省電效能(時脈約3.8Ghz、核心電壓(vcore)達 1V),臨界電壓(threshold voltage)最低可達0.4V,適用溫度約為150度。
報道稱,跟16FF+相較,10納 米FinFET制程可讓芯片尺寸縮小50%、運算效能拉高50%、耗電量降低40%。相較之下,7納米(采的應該是FinFET制程)的運算效能只能拉高 15%、耗電量降低35%,電晶體密度增加163%,改善幅度遠不如10納米。這是因為,臺積電的10納米FinFET制程大約等同英特爾的14納米,7 納米制程則大致跟英特爾的10納米相當、甚至較遜。
超微(AMD)早已暗示會從16納米制程直接跳至7納米,但晶圓代工合作伙伴格羅方 德(GlobalFoundries)的7納米卻要等到2018年才會試產,比臺積電晚了近一年之久。超微早已修改了協議,合作伙伴不再僅限于格羅方德, 假如臺積電的制程遠優,那么超微完全有可能倒戈投向臺積電的懷抱。
Fudzilla甫于9月9日報道,臺積電高層在本周的SEMICON Taiwan國際半導體展表示,7納米制程有望在2018年Q1放量生產。臺積電從2014年初開始投入7納米制程研究,預定2017年上半進入風險生產(Risk Production),再過一年后量產,搭載7納米芯片的消費產品應可同時上市。
臺積電在SEMICON展前記者會表示,該公司的7納米芯片效能應會優于同業,相信未來四年成長將來自智能機、高性能計算(HPC)、物聯網、汽車產業。四月份臺積電表示,有20名顧客對7納米制程感興趣,預料明年有15位客戶會設計定案(tape-out)。
外媒從英特爾的征才啟示抽絲剝繭,發現似乎暗示7納米量產時間延至2021年,追不上臺積電的2018年,慢到連車尾燈都看不到。
The Motley Fool先前報道,英特爾在印度班加羅爾尋找處理器設計工程師,原本內容寫明,負責研發預定2020年問世的處理器核心和圖形卡,使用英特爾前瞻的7納米制程。不過近來英特爾修改征人告示,時間從2020年改為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