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Facebook、Amazon、谷歌Alphabet、IBM和微軟自發聚集在一起,宣布締結新的人工智能(AI)伙伴關系,成立了史上人工智能最強的科技聯盟,旨在進行研究和推廣最佳做法。
這意味著高科技公司將經常聚在一起討論人工智能的進展情況。他們還將正式建立一種體制,實現公司間的溝通。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常工作中,這些團隊將不斷競爭,利用機器智能開發出最好的產品和服務。
據悉,這一AI聯盟并不負責政府游說方面的工作,但會展開AI領域的相關研究、促進規范的建立、公布AI研究成果以及建立人類同AI系統的合作機制等。加入這一聯盟的成員包括科技企業,同時也包括一些非企業成員,而且該聯盟還表示希望未來有更多學術領域專家、非營利性機構以及政策和道德領域專家加入其中。
兩大巨頭缺席
消息稱,該聯盟還正在積極聯系伊隆-馬斯克(ElonMusk)參與創建的人工智能非營利組織OpenAI和美國人工智能協會,希望它們也能加入這一組織。
馬斯克參與創建的人工智能非營利組織OpenAI也尚沒有加入這一聯盟。OpenAI在成立初期就獲得了包括馬斯克、PayPal聯合創始人彼得-泰爾(PeterThiel)、LinkedIn聯合創始人雷德-霍夫曼(ReidHoffman)在內多位知名科技行業高管的10億美元投資,因此其也就成為了業內資金最雄厚的獨立AI研究機構。
對此,OpenAI聯合創始人兼CTO格雷格-布魯克曼(Greg Brockman)則表示:“我們非常高興看到這一聯盟的成立,因為AI領域行業間的合作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一直以來在AI個人助理、語音控制以及圖像識別等方面投入巨大資源的蘋果此番卻沒有加入這一聯盟,而該公司一直以來都以不隨波逐流聞名業界。舉例來說,當谷歌、Facebok、微軟、雅虎和Twitter在2015年聯合反對英國政府出臺《調查權力法案》(Investigatory PowersBill)的時候,蘋果卻單獨另起爐灶單獨上書反對。
巨頭們為何愿意聯手?共贏還是壟斷?
這些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科技公司們無疑持有著可通往地球上若干巨型數據庫的鑰匙。就像貨物與錢一樣,數據也正在轉變為當代社會中的一種重要貨幣類型。而這些數據的價值正是植根于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誰掌握了這些數據,誰就有效掌握了AI的開發與使用權。從這個標準來看,社交媒體Facebook、電商亞馬遜、搜索技術公司Google、軟件供應商微軟以及信息解決方案供應商IBM的確擁有雄厚的AI發展資本與能力。
也正因為如此,這5個創始成員都配備了強大的AI研發團隊,一些產品及項目甚至已經家喻戶曉。例如IBM的認知計算平臺Watson、亞馬遜的智能助手Alexa以及Google神秘的附屬機構DeepMind,戰勝過世界圍棋名將李世石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就是由這支團隊研發的。
實際上,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將意味著科技巨頭們不僅可以隨時坐下來一起聊聊人工智能的發展進度,也能夠為公司之間的溝通交流開辟一個更加正式及合理的渠道。不過有一點還是需要牢記,這些公司都有自己的AI團隊,他們之間在AI產品與機器學習驅動型服務的開發方面都存在十分激烈的競爭關系。
除了這些創始成員外,我們應該知道其他的很多大公司也在致力于AI開發工作。譬如蘋果、Twitter、英特爾、特斯拉以及中國的百度(百度已經多次稱自己是一家人工智能企業)。然而,我們并沒有在合作名單中看到他們的名字。
意味深長的是,科技媒體Techcrunch記者John Mannes道出了其中的部分原因:
“盡管蘋果曾經表示對這個項目非常感興趣。但它的缺席仍然說明了一些問題:蘋果公司的人工智能研發工作已經落后于聯盟中的一些競爭對手了。”
難道說,加入這個組織還是有門檻的?只有最強的才有資格?為什么會隱隱聞到一股“壟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