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圣地亞哥舉辦的英特爾投資全球峰會上,這家公司宣布了未來重點關注的領域,包括和5G、云計算、大數據、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無人機、無人車等等。
英特爾一直是科技公司投資中最活躍最激進的一員。根據CBinsight的數據,從2015年起,英特爾投資部在公司投資者(CVC)中排名第一,甚至超過了谷歌風投。
英特爾集中投資人工智能 硅谷開啟新一輪“軍備競賽”
今年年初,市場曾傳出消息稱,因為美國資本和創業市場的不確定性,英特爾考慮出售價值10億美元風險投資資產。英特爾投資總裁Wendell Brooks說,他考慮出售“一些(與目前不同的重點領域)投資,而把未來的投資聚焦于那些能夠更好拓展英特爾業務發展的領域”。
“我剛剛加入這家公司時,我們的投資公司是440家,而現在是375家。”根據Wendell透露的數據,在過去一年時間里,英特爾的確退出了一些公司。
英特爾投資從1991年成立至今,總共投資項目達1437筆,其中通過上市退出的有213筆,并購退出的有377筆,投資總額超過110億美元。
英特爾投資今年在人事上發生一些變動,原總裁阿維溫德·蘇埃文(Arvind Sodhani)今年1月退休,Wendell Brooks接任其職位。
“我加入的時候,我們的確是硅谷最大的企業風投公司,擁有數量最多的被投企業。”Wendell對界面新聞記者說,但他認為作為英特爾的一個投資部門,不應該像傳統風投公司那樣僅僅追逐利潤,而應該在策略上配合公司長遠的發展,因此他們開始在被投公司中尋求更多的影響力。
“我們開始在董事會中尋求位置,我在訓練我的同事們,讓他們真正懂得這些公司需要什么,希望能夠給這些公司帶來更多的價值,對利潤、對結果有更大的控制權。”他說。
這種策略的變化體現在了具體操作上。
去年,英特爾投資了63個公司,而截止到現在,今年只投資了31個公司,但是今年的投資額僅僅比去年低了6500萬美元。也就是說,單個項目的投資金額比過去多了。
就在此次投資峰會上,英特爾宣布了領投了12家科技創新公司,總額達3800萬美元,有超過4家公司尚在種子輪,超過2/3的公司還沒到B輪,不難看出,單個公司投資額較高。
Wendell介紹說,過去英特爾風投主要在被投公司中占據5%-10%的市場份額,但現在他們希望在公司中占據20%左右的份額。
這種投資風格,這或許和Wendell以往的背景有關,在擔任總裁之前,Wendell在投行從事并購業務。
AI是重點領域
梳理英特爾今年的投資項目,人工智能毫無疑問是英特爾的一個重點。
就在今年8月,英特爾以超過3.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收購人工智能創業公司Nervana Systems。除此之外,它還收購了Itseez和Movidius。
人工智能是目前熱門的領域,大部分公司都價格高企,融資額度也超過一般互聯網公司。
以2014年創立于圣地亞哥Nervana Systems來說,三位創始人在高通工作時認識,團隊努力將機器學習功能全力引入到芯片之中,而不是簡單地打造能夠在大量圖形處理器上運行的軟件。對于英特爾等公司來說,這種解決方案非常有吸引力。在被英特爾收購之前,公司已經收到了2500萬美元的投資,而這筆錢來自美國著名風投公司如DFJ、Data Collective等。
“現在的價格都是基于對未來價值增長的預期。”Wendell說。
人工智能是硅谷現在最熱門的技術。就在最近,谷歌CEO Sundar Pichai撰文解讀谷歌向AI重點轉型的策略:“過去10年,谷歌一直在建立mobile-first的世界,將我們的手機轉向對生活的遠程控制。但在接下來10年中,我們將轉向建立AI-first的世界。”
Pichai這一觀點代表大多數公司對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技術判斷,而作為芯片公司,有能力為這一技術提供基礎建設上的支持是一個重要方向。在人工智能相關的深度學習等技術中,圖形處理器(GPU)是一個重要的計算設備,與此相關的生產商如英偉達今年股價已獲大漲——從1月的25美元左右到現在超過70美元。
為了在人工智能等領域建立更多實力,谷歌今年5月曾披露,為AI專門設計了一款處理器Tensor Processing Unit(下稱TPU)。據谷歌介紹,TPU已在谷歌的數據中心運行了一年多,表現非常好。谷歌稱,在AlphaGo戰勝李世石的系列賽中,TPU能讓AlphaGo“思考”更快,“想”到更多棋招。
英特爾生產的芯片一直占領著PC芯片市場第一的位置,但PC早已是一個日益下滑的市場,而這家老牌芯片公司也一度因為對技術發展方向失誤,在手機芯片上輸給高通等廠商。而在人工智能這個看上去會比智能手機更大更持久的市場上,英特爾下定決心要抓住。市場研究機構Tractica估計,AI市場相當火熱,到2025年它的市場規模將從今年的6.437億美元飆升到388億美元。
在收購系列創業公司以及谷歌等公司在這一領域有所動作之后,英特爾今年早些時候宣布計劃于明年推出新版本的Xeon Phi處理器,將協助加速機器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
人工智能軍備賽
技術并購一直是大公司獲得新技術的重要途徑。
一方面是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業公司不斷涌現,據CB Insights統計,AI的初創企業在2011年只有70家,在2015年就已經超過了400家,增長近六倍。2016年第一季度風投資金顯示,超過200家AI相關的初創公司已經融資超過15億美元,達到新高。
不僅僅是英特爾,谷歌等公司在這個領域也胃口巨大。
就在9月底,谷歌宣布收購了聊天機器人創業公司API.AI,進一步加強語音識別技術。從2013年開始,就收購了深度學習和中性網絡初創公司DNNresearch。而在2014年,谷歌曾經以4億美元價格收購了人工智能DeepMind公司,當時這家公司成立僅三年,專注于機器學習和神經精神科學的研究。
英特爾集中投資人工智能 硅谷開啟新一輪“軍備競賽”
在人工智能重要應用領域機器人上也是如此。谷歌曾一口氣收購了7家機器人公司——Schaft、Industrial Perception、Meka Robotics、Redwood Robotics、Bot & Dolly和Holomni,以及最著名的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
除了谷歌、英特爾,蘋果在8月就花了2億美元收購了Turi,亞馬遜在今年4月收購具有圖片識別技術的人工智能初創企業Orbeus。
毫無疑問,在資本市場寒冬中,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業公司會繼續被風險投資以及大公司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