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近日撰文稱,按照美國目前的規劃,下一任美國總統將會決定在多大程度上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來發展軍事實力,這甚至會對未來世界的軍事格局產生影響。
以下為原文內容:
在設想未來世界的戰爭時,人們很早就把人工智能元素融入其中:從中世紀的希伯來人傳說中有生命的假人,到赫伯特·喬治·威爾斯(HGWells)的《地球爭霸戰》(The War of the Worlds)里那些火星機器人,可謂不勝枚舉。
就連我們對冷戰最為黑暗的設想也融入了這種技術:在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電影《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中,世界之所以毀滅,就是受到了機器意愿的主導。
但過去幾年,我們已經看到各種革命性技術如雨后春筍般走向繁榮,有可能令這些夢想中的場景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現在已經站到軍事科技的最前線。
目前,世界各地的沖突中使用的軍事系統對自動化技術的依賴度越來越多高。美國宙斯盾導彈巡洋艦就為防空和反導系統配備了自動化瞄準系統。而在網絡空間,自動化技術更是幫助敏感網絡防御大規模攻擊的核心手段,因為人類無法在足夠短的時間內判斷對方是否懷有惡意。
對于很多處在設計階段的平臺而言,人工智能甚至成為了一項標志性功能。英國航空航天公司(BAESystems)正在設計雷神(Taranis)隱形無人機,并有望于2030年服役,這款設備幾乎能夠全自動運行。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將成為未來戰場的重要力量
事實上,對于處在開發階段的各種攻擊式軍事平臺而言,能夠為人類操作員自動識別和挑選目標的計算機程序已經隨處可見。但至少目前看來,西方國家的軍隊仍然堅持了一項原則:所有的致命活動都必須有人類參與。
下一屆美國總統將面臨重要決策:美國未來的軍事設施將在多大程度上依賴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奧巴馬總統已經于2012年簽署了一份研發和使用自動化武器的命令。在意識到此舉可能引發的道德問題后,奧巴馬在該命令中增加了一條5年的“日落條款”,意味著需要通過一項行政決策才能推進這個項目。
正因如此,2017年的決策將會決定這個世界第一強國未來幾十年的軍事發展路徑。
機器人在軍事上的應用前景已經令很多人產生了焦慮,因為科技發展經常會領先于我們的倫理和道德意識。公眾尚未對類似于終結者的戰地機器人,或者能夠自主決定攻擊目標的無人機展開廣泛而嚴肅的討論。
國際機器人武器控制委員會、人權觀察組織和阻止殺人機器人組織(Campaign to Stop Killer Robots)都在通過各種努力積極改變這一狀況。他們呼吁徹底禁止研發自動化武器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