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技術的更新,都會引發媒體行業的震動。而目前最新的變動,來自人工智能的發展。
從去年開始,機器人寫作就不斷進入人們的視線。去年9月份,騰訊推出了新聞寫作機器人,引發了人們對于記者行業的擔憂。隨后11月,新華社推出了“快筆小新”,被稱為新華社的機器人新“員工”。在今年奧運會期間,騰訊的寫作機器人更是撰寫了超過3000篇的賽事新聞報道。
不僅僅是文字范圍內在被人工智能影響,在有聲讀物領域,通過科大訊飛的語音技術,可以用智能語音合成的技術和文本分析技術制作有聲讀物,讓機器人自動生成抑揚頓挫,帶有特定說話人特色的語音。在資訊視頻領域,利用人工智能迅速在幾分鐘內制作出一條完整視頻的技術也已經出現。有專家認為,人工智能未來在新聞編輯室、信源捕獲、資訊視頻、智能分發、資訊服務等5大領域都有著巨大的爆發潛力。
人工智能的崛起也引發了媒體行業對于技術的“恐懼”,機器人越來越智能,會不會有一天,機器人真的會代替記者,讓媒體從業者不復存在?從目前來看,這種擔憂還為時尚早。人工智能的出現,讓媒體從業者從過去那些簡單的、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釋放到更有創造力的內容生產上。同時,在人工智能承擔部分基礎職能之后,人類自身獨有的優勢,包括情感的感知力、解釋能力和寫作技能,在未來的媒體時代也將實現價值的“向上升級”。
未來,人工智能還將繼續發展,人類與機器人寫作的邊界也將繼續縮小,或許終有一天,機器和媒體人將共同完成內容的發現、寫作和傳播,機器和人、物體、環境進行全面融合,屆時,媒體行業的內容生產和呈現將具有全新想象空間。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