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精度至關重要,正由單星座向多星座兼容機制發展。目前美國的GPS系統應用最為廣泛,占到全球應用的95%以上。根據民用需求的發展和緊迫性,為打破美國GPS系統對全球衛星導航產業的壟斷,歐盟在2002年提出建設GALILEO系統,俄羅斯也計劃全面恢復GLONASS系統,我國在2006年對外公布建設新一代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衛星導航產業正處于了一個多系統并存、多技術融合的發展階段。
與國外其它導航系統相比,我國北斗導航定位系統更具備導航定位和通信的優勢:包括獨有可傳送多達120個漢字信息的通信功能,可讓用戶在無通信信號覆蓋的區域通過短信進行通信和及時傳送位置信息等,已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核心技術的射頻芯片、多模導航基帶模塊以及具有有中國特色的應用方案等。
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始進入民用導航領域,標志著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產業進入嶄新的發展階段;2012年,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組網衛星將達到16顆,定位精度達到亞米級,實現對我國及周邊地區信號的全覆蓋并具備持續服務的能力,極大提高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對傳統GPS定位導航系統的競爭力,為創新北斗位置服務的應用模式和商業模式創造條件。
1、國際汽車行業情況
2000年到2007年,全球汽車產量從5,837萬輛增加到7,327萬輛,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3%,實現了平穩的增長。2008到2009年,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汽車產量產生了一定的下滑。2010年以來,全球經濟在普遍寬松的宏觀經濟政策刺激下,逐步走出衰退,受國際投資和貿易需求增長的影響,全球汽車市場出現強勁反彈,2010年全球汽車產量達到7,770萬輛,同比增長25.9%。2011年至2013年,全球汽車產量保持平穩增長,增長率分別為3.2%、5.1%、3.6%。總體來看,全球汽車市場增長較為平穩。
2、國內汽車市場情況
根據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OICA)的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汽車產量僅為207萬輛,位列世界第八;此后,中國汽車產量和排名逐年上升,2006年中國汽車產量首次進入世界前三甲,成為僅次于日本和美國的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2008年,中國汽車產量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汽車生產國;2009年中國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1,379萬輛和1,364萬輛,同比增長48.3%和46.2%,產銷量超越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汽車生產國及消費國。2009年至2011年,湖南國汽車銷量復合增長率為16.6%,2012年湖南國汽車銷量突破1,900萬輛,2013年將近2,200萬輛,成為湖南國增速較快和重要的消費市場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