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2016年物聯網領域的關鍵詞的話,低功耗廣域網絡(LPWAN)一定是排名前三的核心詞匯。在這一年里,NB-IoT核心協議凍結,LoRa在國內普及和應用加速,其他低功耗廣域網絡技術也在多個領域紛紛應用。
不過,除了技術標準和市場拓展外,這個領域中還出現一個非常典型的現象,就是多個聯盟成立并開展活動。雖然目前存在的產業聯盟數量不少,但在筆者看來,低功耗廣域網絡啟動的初期,以產業聯盟的形式,化零為整,加速產業鏈的完善和成熟,不失為企業的一種理性選擇。只要各產業聯盟找到明確定位,各類聯盟之間可以形成更好的協同作用。
低功耗廣域網絡領域產業組織繁榮
此前,低功耗廣域網絡領域典型的陣營NB-IoT和LoRa均成立了國際性的聯盟組織,LoRa Alliance成立于2015年3月,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吸引了全球300多家企業加盟,推動了產業鏈的成熟;NB-IoT論壇成立于2015年10月,聯合了NB-IoT上下游大量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這兩個組織作為跨國性的聯盟,在推動低功耗廣域網絡全球普及和產業生態建設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而到具體了每個國家,該產業的落地就需要該國企業的努力了。2016年低功耗廣域網絡成為我國物聯網產業中最熱門的領域,國內的各類聯盟組織也發揮了不少作用??偨Y一下,目前該領域的聯盟組織主要包括:
早在2015年12月27日,物聯網智庫聯合國內十多家從事低功耗廣域網絡業務的相關企業,發起成立了“全國低功耗廣域網絡產業聯盟(LPWAN-A)”,這是國內第一家該領域的聯盟組織,通過該組織,為國內該領域企業提供一個技術交流、供需對接、商務合作的平臺。
尤其是借助聯盟秘書處物聯網智庫的媒體、產業研究平臺,持續發布大量LPWAN方面的咨詢、觀點、市場動態、技術進展、產業研究報告等,為物聯網業內人士普及LPWAN知識和產業狀況做了很多工作。
2016年1月,由中興通訊發起,各行業物聯網應用主體參與的技術聯盟“中國LoRa應用聯盟(CLAA)”,旨在推動LoRa產業鏈在中國的應用和發展,建設多業務共享、低成本、廣覆蓋、可運營的LoRa物聯網。
目前為止,基于CLAA的物聯網應用已有50多個,在智慧城市、農業、能源、安防等領域開展應用。尤其是通過全國性云化核心網和共享接入的方式,能逐步形成一張全國性的可運營虛擬LoRa網絡。
2016年5月,由上海物聯網協會聯合華為、中國聯通等企業發起成立“中國NB-IoT產業聯盟”,推動NB-IoT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和NB-IoT生態圈的建設。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聯盟組織了多場論壇、研討會,組織NB-IoT領域專家,針對該領域上關心的NB-IoT技術、標準、市場、產業展望等方面的問題,發布了多期NB-IoT話題清單。
2016年12月16日,第七屆中國物聯網產業與新型智慧城市年會上,“低功耗無線通信委員會”揭幕。由成都西谷物聯網產業孵化器、西谷曙光等發起,以建設萬物無線互聯生態圈為使命,通過聚集行業資源,解決物聯網低功耗、低成本、遠距離的痛點。
2016年12月21日,由鵬博士、Semtech聯合國內多家企業發起的“中國LoRa物聯網產業運營聯盟”正式成立。旨在推動LoRa這一成熟的LPWAN技術在國內進行大規模商用部署,意味著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規模的LoRa商用市場。
另外,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發起成立了“LPWAN產學研聯盟”,依托中科院和高校的科研力量,致力于低功耗廣域網絡技術和應用的研發,并與物聯網領域的企業展開多方面合作,推動低功耗廣域網絡的在國內產學研的進展。
還有不少企業基于低功耗廣域網絡發起了聯盟類的組織,構建產業生態,就不一一列舉了。
“看不見的手”市場力量,層出不窮聯盟不會“迷人眼”
低功耗廣域網絡作為物聯網產業的一個分支領域,還未大規模應用,就有大量聯盟出現,讓不少從業者覺得困惑。在筆者看來,在市場化的初期,抱團發展是很有必要的,但對于這種抱團,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考察:是不是市場主體的理性行為、是不是有明確的定位。
我們不妨從這兩方面來考察低功耗廣域網絡領域的聯盟發展情況。
(1)“看不見的手”為主要推力,市場化帶來的繁榮
熟悉市場經濟的朋友一定對“看不見的手”印象深刻,早在數百年前,經濟學開山鼻祖亞當·斯密就提出了這一概念,即通過市場主體來配置資源,可以自發達到一種良好的均衡狀態。這里市場主體自主的決策作用非常重要,沒有其他力量來強行推動。
在低功耗廣域網絡的這些聯盟發起、運營過程中,基本上都是各企業和機構從市場化的角度,自發組成的聯盟,沒有任何來自于行政力量或者其他勢力的干預。每一聯盟成立后,都有大量成員的加入,是以價值導向的自主決策行為,而且不少企業通過聯盟的運作也獲得了一定的收益。所有對產業聯盟的決策,是在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引導下形成的。
近期經濟學界最大的事件莫過于對于兩大陣營經濟學家產業政策有用或無用的爭論。其中,反對派提出不少論據,包括不少新興產業在產業政策的干預下,很快成為產能過剩、發展畸形的狀態。
不過,不論最終爭論結果如何,國內低功耗廣域網絡在這一年得到快速發展,并沒有行政、產業政策的干預,而主要是依靠企業市場化的力量形成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各種產業聯盟的發起成立,都是想盡方法以市場化的手段推動該產業發展,都能或多或少為企業帶來各方面的收益,企業只需在價值導向下進行決策。隨著該產業的成熟,未來產業聯盟的數量、職能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但不影響產業發展初期的作用。
(2)明確的定位,讓企業決策有的放矢
同一個領域多個產業聯盟,各家聯盟在職能上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重合,不過,更為重要的是需要明確各自的核心定位。這個核心定位于聯盟發起方的業務領域、核心資源等方面有關,也是聯盟成員加入時決策的關鍵點。雖然聯盟數量眾多,但若有各自明確的定位,企業可以加入不同的聯盟獲得不同資源,各聯盟間也可以形成協同和合作。
舉例來說,中國LoRa應用聯盟(CLAA)和中國LoRa物聯網產業運營聯盟(CLOA)都是基于LoRa基礎上的產業聯盟,而CLOA將基于鵬博士已實現網絡覆蓋的200座城市的基站上部署LoRa網絡,形成一個LoRa網絡的運營商;CLAA則與CLOA合作,為其提供網絡部署的整體產品和解決方案,協助網絡建設和運營。
考察CLAA的商業模式,其中一個核心的商業模式就是“獨立運營商模式”,即提供全套解決方案,支持客戶建網,并與CLAA共享物聯網互聯互通。這樣看來,兩個聯盟雖然都是基于LoRa,不過一個聚焦應用,一個聚焦運營,明確的定位讓兩者的互補性非常強。
另外,各家聯盟的合作也有不少進展。舉例來說,以物聯網智庫牽頭發起的全國低功耗廣域網絡產業聯盟在2016年中與中國LoRa應用聯盟、中國NB-IoT產業聯盟在產業論壇、線上宣傳等方面展開了合作。
未來各家聯盟在求同存異基礎上,會有更多合作的落地。不論未來產業聯盟的數量和形態會發生哪些變化,只要以市場化價值導向為基礎,產業聯盟一直會發揮低功耗廣域規?;逃弥谱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