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郭家屯鎮的1000千伏隆化串補站內,運維人員正在用手持遙控桿指揮一臺小型無人機詳細查看距地面12米的串補平臺設備情況,這是冀北地區首次應用飛行器開展特高壓串補平臺巡檢作業。
1000千伏隆化串補站作為錫盟—山東特高壓工程的重要節點,是首座落地冀北地區的特高壓工程。隨著特高壓電網建設和新能源發展步伐加快,冀北電力檢修公司拓展管理新思維,應用運檢新技術,鍛造出特高壓“智造”的深厚內力。
“串補平臺離地高度12米,在平時帶電情況下,由于平臺設備遮擋,運維人員無法全面巡視平臺設備,存在巡視盲區?!碧馗邏呵嗄晖粨絷犻L楊明說。伴隨螺旋槳的“嗡嗡”聲響,串補巡檢飛行器緩慢升空……在首次試飛的40分鐘內完成了隆化站串補平臺上896個電容器、電抗器等特高壓設備的測溫和巡視。冀北電力檢修公司特高壓交流運檢中心分管負責人李永東用“圖像清晰、效果良好”肯定了此次試飛作業。
“串補巡檢飛行器攜帶的高清鏡頭能夠幫助運維人員完成對串補平臺上架構、螺栓、引線、接頭等部位的近距離‘特寫’式檢查巡視,除了串補平臺,巡檢飛行器可以每天完成一次對隆化串補站全站例行巡視任務。有效彌補了人工常規巡檢工作的局限性,在提高巡檢效率的同時,獲取的圖片和數據可以為設備數據分析、狀態評估等工作提供依據?!睙o人機作業班班長齊銘說。
在位于廊坊市三河市的特高壓廊坊站,第三代智能巡檢機器人“郎郎”和“芳芳”可以測量廊坊站全站536個測溫點位,配合特高壓青年突擊隊員完成每日例行的標記抄錄、設備巡視等日常運維。覆蓋空中陸地的“全棲”作戰方法,將運維人員從每天上百項表計抄錄和設備巡視的繁瑣工作中解脫出來,經多方采集的精確數據幫助檢修人員做到對設備狀態的“預判斷”,貫穿專業故障分析和家族缺陷治理。
“相對濕度67%,天氣晴,符合相關試驗條件,氧化鋅避雷器泄漏電流測試試驗開拍!”12月13日,在特高壓廊坊站設備區,青年員工吳淘用手中的DV機記錄下氧化鋅避雷器帶電測試的標準化試驗過程,為即將完成的《標準化運檢作業視頻庫》第三集取材。
特高壓廊坊站1000千伏變壓器旁,當值值長王全安駐足探聽變壓器,低沉的轟鳴聲縈繞在耳畔, 王全安說:“聽異音、聞異味、觀異象、測異溫四種設備健康預估方法能夠高效劃分缺陷等級,快速差異化選擇應對策略,這和‘定點、定位、定項、定標、定時’標準化巡視法都源自于我們提煉總結的‘四異五定巡檢法’?!?/p>
目前,依托“四異五定”巡視方法結合人機協同巡檢形式,冀北電力檢修公司建立了特高壓變電設備巡檢大數據分析數據庫,為精益運檢和狀態評價提供可靠的數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