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年,全球半導體企業間的并購重組此起彼伏,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錢”途黯淡。確實,在摩爾定律的推動下,整個產業技術升級不斷逼近極限,研發成本越來越大,而像“手機”這類的殺手級應用少之又少,大規模生產的結果是單品的價格不斷走低,能夠參與到前沿的企業不斷減少,似乎半導體產業不再是“金礦”了。
然而,事情似乎又有了轉機。經過聰明的半導體業者的不斷突破與探索,現在看來“半導體產業又活過來了!”
首先,硅材料的加工工藝有了新的進步,2 納米工藝已經開始了預研。據臺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劉德音透露,臺積電7納米2017年第一季年底風險量產(risk production)后,5納米持續進行風險量產,3納米有300~400人在做研發,2納米更期望與學術界一起開展預研。他說,“半導體產業容不下悲觀的人”。
可以看出,工藝的進步還在進步,并沒有像此前預測會停留在“7納米”。
其次,隨著中國出臺大力發展半導體產業措施后,激起了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對于半導體產業基礎產業的再重視。可以看出,包括美國、日本的政府部門都已經開始了動作,美國更是表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會威脅到美國”。所有這些,都表示半導體產業會重新受到特別重視,因此投入到這一領域的資源會恢復增長態勢。
第三,主流應用的革新需要更先進的半導體產品來支撐,因此來自應用環節的企業會加入到半導體創新研發中來。早先更火熱的互聯網企業都有投資到硬件領域,facebook、蘋果公司、Amazon都有很大規模的團隊在進行半導體硬件的設計,中國的阿里巴巴也投資了杭州中天科技,小米科技所在做自已的芯片設計,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如今已經成長為知名企業。下一波會投入到半導體投資中來的是汽車企業,今年美國CES展上智能駕駛是最亮眼的主角,車企要想創新必須要做依靠半導體產品的創新,因此這也給未來的半導體產業帶來了美好的前景。
第四,人工智能的發展會傳導到芯片開發工具領域,具備智能化的芯片開發工具也將大大降低芯片開發的成本,在芯片軟件開發工具從“點工具”向“面工具”發展的過程里,人工智能將使得整個芯片開發變得更加高效。如果人工智能對于現存的所有版圖進行深度學習,那么相信一定會出現可以自主設計芯片的機器,到那時芯片設計的總體成本必然會大幅度降低,從而推動半導體產業再次跨越式發展。
這樣看來,半導體產業確實“活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