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為了千家萬戶的團圓夢,公安機關通過“打拐神器”開展“全民反拐”,開展專項行動、跨國合作鑄就打拐防線,創新機制完善打拐基礎工作……
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大潮中,公安機關打拐“大招”頻出,打拐工作再創佳績,不僅有力提升了打擊犯罪的能力水平,而且推動形成了人人參與反拐的良好局面。
不少人在使用高德地圖、滴滴打車等手機軟件時,收到過有關兒童失蹤的信息,或者在刷微博時關注到“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官方微博發布的信息。
這些兒童失蹤信息都來自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這一平臺于2016年5月15日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可協助各地公安機關打拐民警即時發布各地兒童失蹤信息,并自動推送到失蹤地周邊一定范圍內相關人群,讓更多群眾準確獲取相關信息,主動提供失蹤兒童線索,協助公安機關破獲拐賣案件。
2016年11月16日,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二期上線,新接入支付寶、UC、手機淘寶、YunOS系統、騰訊QQ、百度、一點資訊、今日頭條、360手機衛士、滴滴出行等新媒體和移動應用,進一步擴大了平臺信息發布渠道和范圍。
這一平臺的搭建為打拐工作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通過將失蹤兒童信息推送給公眾,可以讓每一位使用智能手機的公眾成為發現人販子的“監視器”。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平臺共發布失蹤兒童信息648條,找回兒童611名,找回兒童比例達94.29%。其中解救被拐賣兒童27名,找回離家出走兒童358名。
筑起打擊拐賣犯罪的“銅墻鐵壁”
2016年5月13日,一名四川籍2歲女童在河北省衡水市走失。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官方微博很快發布了一條消息,并附上女童照片和監控拍到的犯罪嫌疑人照片。
不久,就有群眾提供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通過這條寶貴的線索,警方一路追蹤,最終成功解救女童。這是該平臺運行后成功解救的第一個被拐兒童,也使得“全民打拐”成為可能。
一方面,運用信息化手段,借助民力,形成群防群治的打拐新局勢;另一方面,在打拐的戰場上,不斷開展專項行動、跨國合作等方式讓犯罪分子無路可逃。
2016年11月24日,一場涉及福建、江西、廣東、云南等7省份的特大販賣嬰兒專案進行集中收網,共抓獲犯罪嫌疑人157名,解救被拐賣兒童36名。
為嚴厲打擊拐騙操縱聾啞人違法犯罪活動,2016年10月,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部署四川、重慶、吉林、甘肅等13個省份公安機關開展集中收網,共抓獲犯罪嫌疑人464名,解救被拐聾啞人98名,摧毀犯罪團伙75個,破獲各類違法犯罪案件859起。
針對跨國拐賣犯罪突出問題,中國警方聯合越南、緬甸等國家警方開展聯合打拐行動。并先后與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等國家簽署了關于加強打擊拐賣犯罪合作的政府間協定。
近年來,全國公安機還針對實踐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創新完善相關工作機制,努力在“防”和“保障”上下功夫,為推進打拐工作長遠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