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初雪如約紛至。瑞雪兆豐年,或許這也暗示2017年將是中國半導體行業豐碩的一年。新春伊始,就已傳出多項重大半導體投資案在華落戶,不論是從國內大集團、大基金所驅動的投資,還是外資企業,中國再度成為國外芯片制造追進的一方投資樂土。
從三星追加西安內存芯片投資、韓國SK海力士無錫二廠啟動,到格羅方德GF的12吋晶圓廠“格芯”正式敲定轉進成都,橫跨內存芯片到晶圓代工兩大領域,地理范圍則遍布華中、華東、華西地區。
沒有業者能自外于中國市場
近年來中國半導體產業快速發展,在國際市場中扮演關鍵角色的 IC 設計公司不斷崛起,加上中國國務院頒布的 《產業推進綱要》 中,規劃為集成電路產業創造積極的大環境。因此,為了避免中國本土半導體產業站穩腳步之后被排除在中國市場之外,全球各大半導體大廠近來積極前往中國設廠投資,希望來瓜分這塊大餅。
當前中國內部有大基金與紫光集團,兩大半導體投資驅動引擎在,對于晶圓廠投資也絲毫不手軟,近日便相繼有中芯國際、長江存儲、南京紫光等接連項目,不僅中國自家人狂砸錢建廠,連外企也積極將芯片制造投資大錢砸向中國,呈現歷年來難得罕見的“內、外”投資皆熱的榮景。
先以晶圓代工領域來說,格羅方德其競爭對手:臺積電在上海松江8吋廠、南京12吋廠;聯電廈門12吋廠聯芯;更遑論中芯國際在北京B2、B3與上海的新建12吋廠。中國市場儼然已是晶圓代工布局不可缺席的投資地。對格羅方德來說,自然也不例外要在中國積極尋找設廠的地點。不會將中國大好市場拱手讓渡給競爭者。
紫光集團菱形布局 靈活應對
其次,存儲氣市場方面,三星與SK海力士分別追加西安、無錫的投資,除了是看好內存市場榮景,明眼人都看出來,紫光集團一連串在武漢、南京的投資對其已經產生一定程度的壓力,意在制衡紫光發展存儲事業。加上兩大巨頭在技術上擁有領先的優勢,殊不知未來紫光如何應對?
目前已知紫光集團除了在武漢長江存儲積極籌備檢廠量產、南京紫光已經公布,成都紫光也已經簽署合作意向書,同時也規劃深圳落地12吋廠,從華中、華東、華西與華南形成“菱形布局”架構。
三星、海力士同時加碼中國市場投資存儲芯片,爭搶未來市場的動機明顯,長江存儲乃至于雄心鎖定內存市場的紫光集團未來競爭添增壓力,國內業者如何從技術、市場、人才如何與兩大巨頭抗衡,仍有待時間考驗。而如長江存儲CEO楊士寧所言:“2020追上世界前沿技術”的理想希望不久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