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申奧成功前兩日,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河北省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明確提出建立國際領先的“低碳奧運專區”,鼓勵企業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投資局域智能電網建設。蓄力已久的智能電網建設有望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期。
智能電網獲關注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的《河北省張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發展規劃》(簡稱《規劃》),以張家口全境為核心區域、輻射京津冀及其他周邊地區,將重點開展包括發電、用電和輸配電在內的電價體制改革,鼓勵企業以混合所有制方式投資局域的智能電網建設,完善示范區跨省區、市的電力交易機制,向京津冀地區輸送電力。
除體制和機制改革等內容外,此次規劃中提出的“智能電網建設”最為引人關注。隨著北京攜手張家口申辦冬奧成功,智能電網建設將呈快速增長態勢。
目前針對智能電網尚無精確定義。根據美國能源部發布的《電網2030》報告,智能電網是“完全自動化的電力傳輸網絡,能夠監視和控制每個用戶和電網節點,保證從電廠到終端用戶整個輸配電過程中所有節點之間的信息和電能的雙向流動”;而國家電網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給出的定義是:以物理電網為基礎,將現代先進的傳感測量技術、通訊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控制技術與物理電網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電網。智能電網的突出特征,即對能源生產和消費環節的精細化整合。
開啟規模化發展期
就目前我國電網的基礎而言,經過多年的快速發展,架構趨于穩定、成熟,具備較為充裕的輸配電供應能力。建設智能電網很大程度上是配電網絡系統升級、配電站自動化和電力運輸、智能電網網絡和智能儀表等的建設。
業內人士指出,張家口對智能電網的建設,同時受到京津冀協同發展以及張家口自身發展規劃的雙重推動,加上“低碳奧運專區”概念,智能電網可能藉此開啟規模化快速發展期。
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
信達證券研發中心能源互聯網首席研究員曹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雖然我國目前正面臨結構性電力供應過剩,但從電網現狀來看,這并不會影響電網投資。智能電網是能源變革的堅強支撐基礎,通過智能電網,可實現再生能源的有效消納,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的協調生產,能源生產和消費的智能互動化以及能源消費的新模式。
隨著輸電線路骨架日趨完善,我國未來的智能電網建設重心將由主干輸電網轉向配網。在此背景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7月初發布了《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智能電網投資方向將從基于特高壓的堅強智能電網,轉向基于配網的智能電網,更側重用戶側的智能化,電力消費的新形態,能源生產和消費的互聯化,電源的分布式接入和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消納。
業內人士指出,沿著上述政策思路,我國智能電網如能實現 “橫向多源互補,縱向源-網-荷-儲協調優化”,將在最大程度上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利用,加快我國能源結構調整。同時,智能電網的建設發展,還將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推動儲能、電動汽車、分布式發電的發展,并以此推動我國能源科技和裝備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