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基地臺和大型基地臺共同組成的5G分層網絡,是目前業界發展5G的一大方向,而無論大小基地臺,為因應5G高頻、高容量特性,RF組件在整合度、系統功耗上的要求,相較4G LTE來得更高,因此組件供貨商如何在這些更嚴格的要求下,保持成本競爭力,將進一步影響到5G商用化的進程。 對組件供貨商而言,如何進一步提高RF組件的整合度,使其在效能不打折的情況下降低功耗,將是一大挑戰。
ADI通訊基礎設施業務部中國區戰略市場經理解勇表示,美國營運商Verizon和AT&T,計劃在2017年把5G毫米波技術,應用在固定無線寬帶接入網絡上,從而提供家庭用戶高速的網絡連接方案。 ADI作為主要的射頻微波芯片供貨商,多年來一致積極致力于微波和5G相關技術產品的研發和演進,提供整體訊號鏈解決方案。
由于5G基地臺采用大規模天線數組(Massive MIMO)技術,每個天線的發射功率并不大。 相對于傳統大型基地臺來說,5G基地臺對系統功耗、尺寸和成本更加敏感,所以對于RF收發器組件,要求其整合度更高,功耗更低以及成本更具競爭力。
解勇進一步表示,小型基地臺是解決網絡容量和室內覆蓋難題的重要方式之一,和大型基地臺一起組成分層網絡,已是業界的共識和趨勢。 目前小型基地臺在很多國家都有規模部署,在中國的發展也十分火熱,應用場景日廣,主要產品形態以分布式射頻頭端(Radio Head)或光纖延遠小型基地臺,以及一體化的小型基地臺為主。
解勇指出,目前產業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在如何取得更高整合度和更低功耗的目標下,保持成本競爭力。 因為新的制程及及新技術的研發持續投入是巨大的,5G的成熟和大規模商用還須要很長一段時間。 在組件指針上,由于5G標準還在制定之中,現在還不是很明確,但是由于5G的頻段包含微波和毫米波頻段,在組件的指針設計難度上會更大。
此外,伴隨各國陸續釋出6GHz以下頻譜,給行動寬帶使用,同時在2016年7月份,美國FCC也開放了近11GHz可靈活運用于行動和固定無線寬帶服務的高頻段頻譜,其中包括28GHz、37GHz、39GHz和一個新的64~71GHz未授權頻段。
對此,解勇表示,ADI在6GHz以下,與6GHz以上頻譜的RF組件之發展策略是齊頭并進,6GHz以下頻段重點開發CMOS制程的基于軟件定義無線電(SDR)架構的射頻完全整合型收發器(Transceiver)方案,以及射頻取樣架構數據轉換器;6GHz以上頻段目前重點開發硅鍺制程的高性能微波整合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