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的SIM卡能被安裝在汽車發動機中?普通的塑料卡肯定不行。這也正是電信公司創建更適合新一代聯網設備的SIM卡的原因:嵌入式SIM卡。今天咱們就來聊聊嵌入式SIM卡(eSIM)的前世今生。
為期四天的2017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剛剛在巴塞羅那落下帷幕。在萬物互聯這一概念下,5G、云計算、物聯網等成為了大會熱門關鍵詞。尤其是物聯網,近些年來物聯網市場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態勢,一想到汽車、 電表、手表甚至玩具等以前數以百萬計的“啞巴”產品即將實現連通,制造商們早就開始摩拳擦掌了。
但請想象一下,每當你希望連接其中某個產品時,都必須先打開后蓋,然后找到SIM卡卡槽,接著將其取出后再研究SIM卡的插入方式。如果只是一塊手表,可能難度并不大。但對于需要連接數百萬輛汽車的汽車制造商而言,這簡直就是一場噩夢。
所以必須要找到一種更好的辦法,而這種辦法終于在2013年10月浮出水面。當時,移動運營商全球性組織GSMA透露他們正在開發一種可焊接固定并按需編程以遠程連接到選定運營商的新型SIM(用戶身份識別模塊),并將其稱之為嵌入式SIM或eSIM。
一個全新的時代
eSIM的到來標志著移動通信進入了新時代。一直以來,SIM卡的工作任務都是在用戶設備聯網時安全地存儲用戶身份。在通信行業,安全是第一準則。因此,運營商將SIM卡設計得很難接入且極難攻擊。這種做法對手機很有效,但卻不太適用于汽車、儀表及其他M2M設備,同樣也不適合手表、可穿戴產品和玩具等新出現的聯網消費品,所以這就需要使用eSIM了。
創建可編程SIM卡對運營商而言并不是能夠輕松做出的決定。除安全問題外,他們還必須考慮此類SIM卡可能會造成用戶流失:網絡注冊讓用戶更換運營商變得非常簡單。
互聯互通不可或缺
但到頭來,這個市場實在太大了。例如,2016年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預計聯網設備數量到2021年將突破280億大關,其中近160億將是物聯網設備。運營商當然希望自己的產品可以在此之列。要實現這個目標,就需要各方協商達成一致標準。如果eSIM不能在任何可用網絡之間輕松切換,那我們剛才上面講的毫無意義。這也正是GSMA項目為順應市場細分趨勢而將整個生態合作體系中40名成員匯聚起來共同制定規范的原因。
當然,安全依舊無比重要。eSIM不是軟件,而是一種物理產品,因此極難訪問。但從理論上說,無線發送配置文件可能會提高潛在黑客攻擊的風險。為此,各方應共同努力來保證運營商憑證的安全加密與傳輸。
GSMA的SIM技術總監Jean-Christophe Tisseuil表示:“我們的計劃擁有很多合作伙伴,但他們都不肯公開產品的秘密。據我所知,嵌入式SIM比傳統卡片可節省高達90%的空間。這將有助于OEM廠商騰出更多地方用于其他用途,如安裝電池。此外,用于M2M設備的eSIM,其抗振和抗熱能力均遠遠高于普通SIM卡,因此可焊接在發動機內部并保持正常工作。”后者也解釋了為什么分析師認為汽車制造商將成為采用eSIM的首批企業之一。事實上,通用汽車、捷豹路虎、雷諾日產、斯堪尼亞和沃爾沃汽車均已公開承諾支持該項標準。
未來充滿想象,同樣也充滿挑戰
雖然eSIM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有大量工作需要我們去完成。例如用戶界面便是目前eSIM一個顯著的缺點。GSMA于2015年12月發布了針對消費類設備的第一階段規范,并在2016年第三季度發布了第二階段規范。另外,eSIM的出現不僅解決了現有SIM卡的部分問題,同時也讓一些充滿想象力的想法得以實現,在剛剛過去的CES和MWC上我們已經能看到如聯網車鎖、聯網垃圾桶這樣有趣的例子。
專家預測,待真正可互聯互通的eSIM標準出臺后,制造商將對eSIM愈發感興趣。Beecham研究公司認為到2020年,汽車行業將有1.58億輛汽車連接專用eSIM,但在GSMA eSIM規范出臺后,這一數字將躍升至2.52億。
然而,eSIM的最大潛在市場更可能是在相機和智能手表等消費電子領域。據安永分析,2014年甚至還未形成的消費電子設備物聯網市場預計到2020年年產值將高達1600億歐元-1900億歐元(每年約2000億美元-2350億美元)。近期金雅拓與微軟的合作有力證明了這一觀點。2月21日,金雅拓宣布推出最新版本的為Windows10設備設計的按需連接(On Demand Connectivity- ODC)和eSIM技術,使消費者能夠順暢無憂地管理其設備的連接,與微軟一起帶給用戶安全的、無處不在的連接體驗。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規范的不斷完善,到底未來eSIM將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多大的改變,這一切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