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一直是業內人士經久不衰的話題,自主研發幾個字一直扣著國內大眾的心弦。前不久,小米推出自研處理器,雖說2016年成績單不佳,不過這款芯片卻成了雷軍口中的“不得不”。技術引進除了ARM這一選項,還有江蘇中晟宏芯選擇的power,第三個選項就是X86。本期的《中國芯勢力》所講的就是國產X86處理器玩家——上海兆芯。說到這里你一定對這家企業的歷史產品未來充滿疑問,那就聽小編一一為您道來。
身世之謎
早在2013年4月,上海市國資委、臺灣威盛電子合資成立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簡稱“兆芯”),其中上海市國資委出資2億美元,占股80%,威盛電子出資4975萬美元,占20%。
其中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產業和金融及現代服務業領域的股權投資及管理工作。
而臺灣威盛電子到底又有怎樣的前世今生?
該公司于1987年由陳文琦在美國加州硅谷從Symphony 公司中成立。他在加入Symphony前是Intel的員工,目前還是公司的總經理。陳文琦從Symphony把員工送回臺灣開始成立芯片制造。陳文琦的妻子王雪紅是公司的董事長,她是臺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的女兒。
威盛電子曾經是世界最大的主板芯片組廠商,其市占率一度壓過Intel,成為第一。但是威盛開始設計X86處理器,大約得是2000年前后的事情了。威盛收了Cyrix和IDT,獲得了X86授權,并且進行進一步設計。自此之后,從VIA Ezra架構開始,就完全是由威盛電子自主設計的架構,絕不是“買的外邊的設計方案,而且是過時多年了的方案”。而“威盛中國芯”之名,當年也是被市場所認可,多個品牌均有威盛處理器的產品問世。
據說,威盛是除Intel、AMD之外,唯一一家擁有X86架構授權的公司,曾經有“臺灣英特爾”之稱——我們使用的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所使用的CPU均基于X86架構。
威盛也是除高通之外,唯一一家擁有CDMA基帶授權的公司(去年已經1億美元賣給Intel),華為的麒麟芯片沒有CDMA基帶,所以必須從威盛購買外掛芯片。聯發科作為手機芯片大廠,一直以來的遺憾就是沒有CDMA授權,華為也有同樣的問題,威盛這一點曾經被很多通信業廠商垂涎。
據業內人士表示,威盛這些年純粹是靠HTC輸血才活下來的。但可怕的是,如今HTC也陷入了連續虧損、大幅裁員的困境,自身都難保,還怎么給威盛輸血?
雖然這么說,不過在2016年的高科技成果交易會上,威盛展示了一些關于物聯網,比如智慧交通、工業大數據等的解決方案。威盛電子還在未來風口中尋找著自己的位置。
威盛S3 Graphics的原班人馬已歸入兆芯門下,威盛剩下的人員不再做圖形和處理器芯片了。在十二五期間,兆芯承接了核高基01專項,獲得了巨額經費,據媒體披露:該項目一期補貼高達56億元,而且“目前還在繼續申請,總額已經超過70億元”。從中可以看出,國家對發展IC設計的決心很大。
有人說兆芯的芯片資產都是穿上馬甲的產物,不過筆者了解,S3 Graphics最近幾年招兵買馬都是國內人才,再加上技術團隊的知識產權加持,兆芯“中國芯”之路不管傳承誰的血脈,有國際影響力的產品才是真英雄。下面就說說產品之謎。
產品之謎
眾所周知,Intel對X86授權有著極為嚴格的限制,那上海兆芯是怎樣獲得X86授權的呢?
兆芯的產品源頭也正如身世之謎一樣,兆芯的技術源自臺灣VIA(威盛電子),走的是技術引進的道路。在引進技術中,往往有這樣一個過程——先貼牌,后仿制,再修改原始設計,最后在將引進的技術融會貫通后自主創新。
這個轉變過程看似復雜,其實藏有門道,我們從產品演變來解開其中謎題。
圖片來自官網
ZX-A是兆芯的第一款產品,微結構為VIA的以賽亞,有網友購買了該產品,雖然兆芯宣稱該處理器為ZX-A,但實際上就是VIA Nano,其名稱已經變為了C4350AL。作為在技術引進過程中的第一款產品,那么第一款產品就叫做貼牌。
(附:VIA的處理器大概走過了以下幾個階段,以下是架構代號。Joshua(約書亞);Samuel(撒母耳);Ezra(以斯拉);Nehemiah(尼希米);Esther (以斯帖);Isaiah(以賽亞))名字為啥有著強烈的宗教色彩?了解的朋友可以在評論區科普一下。
兆芯ZX-C的微結構兆芯官方稱為“以賽亞2”,不過相對于以賽亞性能提升微乎其微,基本可以認為是同一個微結構。參與ZX-C測試的網友聲稱這玩意跟VIA Isaiah - CNR并沒有啥區別。
對于ZX-D產品,兆芯傅城博士介紹“ZX-D將會采用16nm制造工藝,而且會將圖形GPU,以及DDR4內存控制器、PCIe控制器與其他一些高速接口統統都集成在處理器內部……ZX-D將會在2017年流片,2018年量產?!?/p>
然而從貼牌到仿制,再到自主創新,這本無可厚非。也據說這即將到來的產品將完成自主創新的突破,倘若真的是在VIA門下的美國工程師完成,那其中自主創新的味道是不是又有了些酸味?
再看一下GPU產品,GPU是非常倚重技術積累的。年輕企業怎能一蹴而就?靠的就是吸納傳承。
兆芯的GPU技術源自VIA,威盛的GPU,靠的是當年收了S3 Graphics。S3 Graphics的研發工作早早就在大陸扎根,Chrome 400/500系列就是大陸和美國的研發部門合作完成的。從目前資料來看,兆芯的Elite1000被用在機頂盒上,性能大約為12-15個Mali400@600Mhz,能夠支持雙路同時編解碼1080P@60fps。新一代產品Elite2000 300Mhz時曼哈頓為22.5幀,而功耗只有700mW。根據第三方發布的跑分軟件顯示:兆芯的Elite2000大約和Mali 760MP8性能相當,性能基本處于移動端GPU主流水平。
去年年中,采用兆芯國產X86通用處理器的聯想開天M6100臺式機和昭陽CF03商用筆記本電腦近日成功入圍上海市政府采購目錄。然則,很多國產芯都是靠這政府采購存活。據傅城博士介紹,兆芯未來想要抓住更大的民用市場,并預計在2017年下半年會針對娛樂市場定制一些方案出來。
未來之謎
在兆芯旗下的兩個業務上,傅城在采訪中曾經說過:“X86和ARM兩種架構處理器的業務對于兆芯同等重要,X86業務主要在北京,ARM業務主要集中在上海?!痹谙嚓P產品方面,正如先前所說雖入圍上海市采購目錄,但想要大規模應用階段還是要靠實力說話。
在ARM構架方面,目前最新的動向則是機頂盒方案和VR四合一解決方案,靠合作來打開自己未來的發展大門。
上海兆芯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副總裁 傅城博士
拿兆芯產品與英特爾、AMD相比,恐怕那是不敢想的事情。這塊國際巨頭緊盯的“肥肉”市場,國產芯片廠商何去何從?依仗國家政府大資金扶持,也不知道會滋生出怎樣的科研環境?難道正如網友所說,打國際牌的企業都很不被看好?未來在核心技術上,解決人才問題,做好技術儲備,在自己擅長領域慢慢壯大。這么說來,兆芯的未來之謎現在還沒法解開,不知讀者對此有什么看法,可以積極在評論欄留言,說出你的想法。
聲明:電子發燒友網轉載作品均盡可能注明出處,該作品所有人的一切權利均不因本站轉載而轉移。作者如不同意轉載,即請通知本站予以刪除或改正。轉載的作品可能在標題或內容上或許有所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