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廠力晶科技執行長黃崇仁昨(19)日表示,國際大廠已經有5年沒有蓋新DRAM廠,但需求卻是遍地開花,今年底前市場仍是供不應求。
力晶轉型DRAM及邏輯晶圓代工廠有成,今年底前接單全滿且產能供不應求,全年獲利將逾百億新臺幣,并達到5年內賺逾500億元新臺幣的營運目標。
力晶今年每股將配發1元新臺幣現金股利,預估2~3年內會重新掛牌上市。
黃崇仁表示,過去5年當中沒有人蓋新的DRAM廠,韓國三星新廠都是用于生產NAND Flash及10納米邏輯晶圓代工,所以市場上并沒有新增產能。
至于在先進制程微縮部份,三大廠由20納米往1x納米微縮,要投入更多資金更新升級設備,但實際上1x納米生產出來的DRAM平均制造成本反而比20納米還高,用1x納米的目標只是要降低功耗,價格一定也比PC DRAM更貴。
黃崇仁表示,過去DRAM廠加快制程微縮目的是要降低成本,但1x納米時代已經沒有降低成本的優勢,建新廠的成本又太高,這就是為何DRAM市場供給量在這幾年成長幅十分有限的原因。
再者,PC市場的需求持續下滑,PC DRAM占全球總產能比重已降至25%以下,但智能手機的Mobile DRAM搭載容量持續放大,DRAM廠一定只能移轉PC DRAM產能去生產Mobile DRAM,所以PC DRAM價格持續看漲。
黃崇仁指出,但由需求端來看,智能手機搭載容量持續放大外,服務器DRAM需求也正在快速起飛,特別是未來幾年5G時代來臨后,智能手機的搭載容量會更大,服務器要運算龐大的通訊資料,對DRAM的需求會成長的更快,而且很快就會超過PC DRAM用量。
黃崇仁說,除了3C產品的用量持續成長,包括物聯網、CMOS影像傳感器、汽車電子等應用也多元發展,對DRAM需求遍地開花。
如新一代CMOS影像傳感器利用系統級封裝(SiP)將傳感器及DRAM封裝在同一顆芯片中,高通進軍物聯網的SiP模組也用到力晶代工的DRAM,汽車電子采用的DRAM更大而且要求定制化,力晶生產的DRAM已打進Porsche(保持捷)供應鏈。
對力晶來說,去年整體來看雖然DRAM市況不佳,但因為只做定制化代工,每股凈利仍達2.97元新臺幣,而且將發放1元新臺幣現金股利。
今年以來DRAM市場供不應求且價格上漲,力晶直接受惠。
黃崇仁說,今年DRAM仍會供不應求,力晶接單已滿載到年底,全年可望賺逾百億元新臺幣,力晶短期雖沒有重新掛牌的急迫性,但預期2~3年內會重新掛牌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