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空新聞網訊 :3月4日,在中航工業組織的航空界全國人大代表的集體采訪中,全國人大代表余楓(中航直升機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彭建武(中航工業南方董事長、黨委書記)、李欣蓉(“愛飛客”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認為,應加快構建與通用航空發展相適應、機構明確、定位清晰、職責明確、行為主體權利義務明晰、產業鏈發展配套措施完善、通用航空裝備制造與運營服務協同發展的通用航空法律法規體系,使其對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更具有指導性、規范性和可行性。
余楓指出,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社會經濟生活發生深刻變化,賦予通用航空產業新的歷史任務。國民經濟發展、地方經濟建設和立體交通網絡構建迫切需要我國通用航空提供更廣泛的服務,并以創意創新為動力驅動新一輪經濟增長。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進程加快、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的大背景下,通用航空產業需求迅速釋放,市場前景看好。通用航空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將大量涌現,個性化、多樣化通用航空消費需求將帶動飛行需求逐年攀升。但目前通用航空法律法規尚不能滿足快速發展的需要,通用航空產業對加快立法的需求十分迫切。
據余楓介紹,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通用航空起步較晚,規模較小,沒有充分發揮其對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實現其戰略價值。按照國外的經驗,通用航空產業投入產出比為1 比10,就業帶動比為1比12,對相關產業有很強的拉動能力。目前,全球約有通用飛機33.6萬架,通用航空活動的飛行員達80萬名,年飛行小時達5100萬小時。其中美國大約有22.4萬架通航飛機,占世界總量的58%;通航機場總量約2萬個,飛行員數量超過61萬,飛行作業時間約2700萬小時,總產值超過1500 億美元 (近萬億人民幣),創造了美國1%的GDP和126萬個就業崗位。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通用航空的差距較大。截至2013年底,我國擁有獲得通用航空許可證的通用航空企業189家,通用航空機隊在冊總數為1654架,通用機場和起降點約400個,全行業完成通用航空生產作業飛行52.98萬小時。我國人口占全球人口1∕5,而通用飛機占有量卻不到1∕400。雖然這些數據說明了中國通用航空起步晚、發展慢,但是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通用航空事業的巨大發展空間。有分析人士指出,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低空空域沒有開放,二是政策法規不夠完善,三是服務體系夠健全,四是人才比較短缺,其中政策法規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據彭建武介紹,我國當前通用航空法律體系由國家立法、行政法規、民航規章三個層次構成。從國家立法層面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以第十章共六條的形式規范通用航空活動,但內容過于籠統,無法為通用航空法規制定提供科學指引。從行政法規層面看:《國務院關于通用航空管理的暫行規定》和《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兩部行政法規分別從經營活動和飛行活動規范通用航空主體行為,但對
于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停留在原則層面,保障措施不明確、實施細則有待完善,且無明確指導性意見指引地方性通航政策法規體系建設。從民航規章層面看:我國現行的11大類共117部適航規章體系中,對通用航空相關規章缺乏針對性和靈活性,技術運行標準及各種證照的頒發、使用,有些是參照公共航空運輸,有些是以通知形式規定或沒有統一規定,在運行管理的嚴密性和運行標準上與國際民航組織的要求仍存在差距。
余楓、彭建武、李欣蓉代表建議,應加快構建與通用航空發展相適應、機構明確、定位清晰、職責明確、行為主體權利義務明晰、產業鏈發展配套措施完善、通用航空裝備制造與運營服務協同發展的通用航空法律法規體系,使其對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更具有指導性、規范性和可行性。
1、轉變觀念、理順關系,構建立法、執法、司法相協調的法制化管理模式。
從法制角度牢固樹立促進通用航空產業發展的觀念,理順空防安全與產業發展的關系,逐步使低空資源配置和管理更加合理,在兼顧空防安全與產業發展的立法原則下,重新劃分中國空中管理機構的職責,構建機構明確、定位清晰、職責分明的立法、執法、司法體系,開啟我國通用航空產業法制化管理新常態,破解中國空中管理體系的困境,促進產業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
2、戰略引領、逐層細化,形成完善、規范、可行性強的法律法規體系。
加強通用航空產業立法頂層戰略設計,既要符合我國國情和發展需要,又要與國際慣例接軌。將通用航空所需規則和要求應分層、分類、分項納入通用航空法律體系中,在下放管理、審批權限的同時加強對地方性法規體系建設的政策指引。建立一套以法律為核心、行政法規、行業規章、實施細則、產業政策和地方法規共同組成的法律法規體系,在法律內容上要具有先進性、科學性和可行性。
3、固本強基、創新發展,打造裝備制造與運營服務相互促進的發展模式。
在不違背國際貿易規則的前提下,加大對通用航空裝備制造業的扶持力度和政策適用范圍,推動研制能力和適航審定能力全面提升,構建互利互信的國際適航雙邊關系,突破發達國家設置的行業壁壘,穩固產業發展根基。同時,支持運營服務業通過創意創新塑造通用飛機產品市場需求,并對自主知識產權和引進消化再創新的航空產品給予政策扶持,固強制造業基礎的同時,讓用戶直接感受到政策福利,打造“裝備制造帶動運營服務,運營服務反哺裝備制造”的產業鏈上下游互動發展模式,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
4、緊跟需求、著眼當前,加快出臺通航產業發展亟需的各項政策法規。
通過立法明確通用航空行為主體的權利義務。規范航空俱樂部的設立與管理,強化通用航空市場規范開發行為,簡化相關審批程序,鼓勵國內資本投資通用航空企業,規范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增補通航企業或個人提供社會公益服務的補償方法和標準。
余楓、彭建武、李欣蓉代表希望通過立法加強通用航空產業鏈相關配套措施的法制建設。統籌通用航空機場建設規范,促進通用航空機場、運營基地及航空油料等配套保障措施的投資與建設,制定與通用航空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通航機場收費標準,建立專業技術人員培養與流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