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全力發展物聯網(IoT),經濟產業省制定防范制造業數據外泄相關新規范,充實日本官方在2016年7月所發表的物聯網安全指導手冊(IoT Security Guidelines)。期待透過確保資訊的安全性,說服更多對資安疑慮的業者積極發展物聯網。目標在2017年度(2017/4~2018/3)內確立。
日本將于2017年4月底前,在機器人革命移動協議會(Robot Revolution Initiative;RRI)中成立新團隊檢討規范方向。其中,如何應用機器人及IoT技術帶動“智能工廠”浪潮,成為最重要的課題。在設備與控制系統間的相互連結過程中,網路安全更顯重要,故預防重要數據外流成為檢討重點。
由于當初制訂手冊時,并未針對業種進行細分,考量到制造業機械設備年份多超過10年,要將網路安全對策投入工廠整體并非易事。再者,對一般中小企業而言,要自行擬定對策也頗有難度,因此日本政府將制造業視為第一波改造對象,希望借由制訂相關準則,提供全方位的資源協助。
相較于日本官方的認知,日本民間企業對IoT的認知度似仍不足。日本慧與科技(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HPE)日前公布了一份由美國總公司針對IoT所進行的調查報告。
該報告針對員工人數達500人以上企業的IT部門高層或經營者進行調查,借此了解企業對IoT的理解程度及普及率。調查對象包含歐美、亞洲、中東等20國,共計3,100人,其中150人為日籍人士。從結果來看,日本對IoT的理解程度最差,普及率更是倒數第二。
針對這次的調查結果,日本HPE表示,由于問題內容相當主觀,答案也反映出各國的國民性。日本在認定IoT對象范圍的思考較為縝密,導致日本與他國間認知落差明顯。
舉例來說,問題中請調查對象選出“可被歸類在一般IoT裝置或科技范疇的事物”,日本選擇“特殊機械(影像系統、機器人、X光裝置等”的人數比例僅2成5,遠低于美國的3成9及大陸的4成9。
本調查也顯示日本對于IoT應用仍持保留態度。如150名日籍受訪者中,有20人認為IoT無法帶來正向幫助,比例達13%,與整體調查結果的1.6%相較高出許多。
全力建構IoT發展平臺固然需要政府支持,但民間企業的認知更是促成普及的關鍵。若官民對于IoT的認知漸行漸遠,勢必對普及帶來負面影響。